中国经济深度看 加快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 推动投资建设项目高质量落地
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是创新招标采购交易机制、公共服务和监督方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招标投标透明度,节约资源和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质量效率,保障投资建设项目高效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发改电〔2020〕170号)明确,着力消除全流程电子化的盲点、断点、堵点,尽快在各行业领域全面推广电子招投标,实现发布招标公告公示、下载招标文件、提交投标文件、开标、评标、异议澄清补正、合同签订、文件归档等全流程电子化,扭转电子和纸质招投标双轨并行的局面。各地区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创新体制机制,拓展应用广度,推动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不断深入,确保招投标活动有序开展,为加快投资建设项目落地提供了有效支撑。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一是不见面开标全面推开。安徽省 在全省范围实行不见面开标,投标人无需再提交纸质投标文件或赶赴现场参加开标会,异议投诉均可通过网上提出,大幅节约了文件制作打印费、差旅费等成本。成都市 印发《不见面开标交易工作规程》,对各方交易主体在线开标提出规范化要求。南京市 升级智能开标大厅,引入虚拟主持人,建立“不见面”开标规范化标准,实现各类项目“不见面”开标全覆盖。青海省 推进“一网通办”、规范电子交易,依托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平台,推动全省各市(州)“不见面开标评标”。武汉市 在公共资源交易系统中嵌入不见面开标功能模块,实现开标全程用时不到10分钟,交易效率大幅提升。
二是远程异地评标积极推进。江苏省 制定实施远程异地评标相关管理办法和系统对接指南,为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运行提供制度保障。湖北省 加快建设各类远程异地评标设施,为开展远程异地评标提供硬件保障,确保疫情期间交易“不断档”、服务“不掉线”。山西省 制定远程异地评标服务流程和操作指引,对评标专家进行远程异地评标网上培训,打通远程异地评标的最后一公里。贵州省、甘肃省 规范远程异地评标业务流程,实现招标人、投标人和评标专家“区域隔离、远程协同”。广州市 深化远程异地评标应用,实现评审专家异地抽取、在线打分、网上电子签名,格式化生成评标报告,全程留痕可追溯。杭州市 推动远程异地评标场地统一管理、区县评标系统统一标准,破解了“熟面孔”“老关系”“评标常委”等问题。
三是智慧监管持续深化。河北省 建设运行全省统一的招投标行政监督平台,实现交易过程全覆盖、项目周期全覆盖、监督部门全覆盖。上海市 在“一网交易”基础上,积极推进统一在线监管、统一投诉处理、统一信用奖惩,大幅提高监管效能。云南省 在电子招投标监督系统中部署风险预警、流程追溯、异常行为监测、音视频监测、异议投诉处理、专家监督等功能模块,推进履约现场与交易现场“两场联动”。沈阳市 积极探索大数据监管,运用大数据开展交易数据宏观分析、市场集中度分析、市场活跃度分析、企业交易竞争力分析等,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项目落地提供决策参考。
四是交易主体监管更趋精准。福建省、河南省 加强评标专家库建设,开展评标专家在线监督等,对评标专家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评标质量。辽宁省 开发辽宁专家服务APP,从基础信息、履职能力、培训教育、职业道德和遵纪守法等方面对评标专家做出综合信用评价,引导评标专家规范履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拓展电子辅助评标系统功能,对投标人围串标行为实行自动化甄别,有效遏制串通投标和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厦门市 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核查围标串标行为,自动识别异常交易数据并及时将交易主体问题线索推送至行政监督部门。湖南省 创新招标代理机构及从业人员监管,通过“制度+平台”实现事前登记、事中抽查、事后惩戒的全过程监管。
五是电子化服务提质增效。北京市 制定电子交易平台功能标准,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合同签署等环节可以在线标准化办理,为市场主体提供招标公告公示信息自助发布、专家抽取等高效便捷的服务。广东省 依托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做好招标方案审批核准的电子化工作,压缩投资审批时限。温州市 开发“审批+公共资源”跨场景应用,实现政府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与招投标全过程“一件事”协同。合肥市 开发智慧交易系统,自动接收、解析电子交易系统的招投标文件,辅助专家评标、生成评标报告。南京市 深入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实现招投标项目信息和市场主体信息“零提供”。青岛市、昆明市 全面取消交易服务收费,通过招标文件免费下载和投标文件在线提交等举措,实现招投标交易“零跑腿、零费用”。
六是电子保函推广应用。上海市 制定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明确响应方可以按照有关要求提交有效的电子保函,发起方、交易中心不得限制或拒收。深圳市 依托电子保函平台推行“一站式”保函办理、保费缴收、电子发票和保函开具等服务,实现“7×24”小时线上办理。南通市 采用“双线程非对称加密技术”的在线封装模式,实现标前全过程加密、标后2分钟内实时解密。宁波市 全面推广电子保函,搭建“宁波市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为投标人提供在线办理银行保函、担保保函等金融服务,投标人无需再从基本账户中支出大额保证金,大幅降低了招投标交易成本。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招标投标行政监督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完善电子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技术标准和数据规范,纵深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为投资建设项目又好又快落地提供支撑和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
中国加快电子化招投标采购,想暗箱操作难了!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加快了推进电子招投标步伐。这意味着,全国高达数十万亿元的公开招投标采购市场即将迎来新的面貌。
“为什么要推电子招投标这样的模式?因为互联网+模式招投标有益于我们改进或者创新。”在近期在京召开的第三届“采购链生态发展论坛”上,易招标CEO张利江向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说,这种模式,有利于招投标全流程的公开化。
有参会者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还分析,招投标采购过程最容易滋生腐败和暗箱操作。“但是通过电子化招投标采购的方式,这种乱象就能够得到很好的遏制。”他说,“也就是让过程透明化。”
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的《国务院有关部门2018年推进电子招标投标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标采购,着力破除制约电子化招标采购深度推广应用的制度机制障碍,加快推进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全流程电子化招标采购。同时,鼓励交易服务创新。
此前,2011年11月《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出台,2013年2月《电子招标投标办法》颁布,为招标采购领域的电子化制定了依据与标准。这推开了“互联网+招标投标”的新时代。
今年的《工作要点》发布后,第一财经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发现,全国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有关推进电子招标投标工作的政策,强调了加快推进电子化招投标采购步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中,山西省发布的《山西省“互联网+”招标采购行动方案(2017-2019年)》明确指出,2018年7 月1日起,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全面实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招标人自主选择依法建设运营并已与省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对接的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开展招标采购活动,实现“项目平台外无交易、信息平台上全公开”。
在上述第三届“采购链生态发展论坛”上,参会人员普遍认为,连接、大数据已经成为采购创新的驱动轮,企业应当迎头赶上,主动融入互联网采购链生态,以期在采购端获取更大竞争力。
参会者认为,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可以增强人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潜在供需双方相互了解的可能性,提高彼此信度评估的准确性。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网络信息”和“网络信度”,比单个企业获得的“孤岛信息”和“孤岛信度”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因此有利于更好地开展采购活动。
但大数据也存在需要克服的问题。
“通过互联网获取的数据,终归有其局限性,例如很少会包括价格、总额、履约绩效这样的商业机密。”张利江在会上表示,企业还需要把内部的信息和信度,同网络信息和网络信度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全景信息”和“全景信度”,进而在此基础上赋予“全景信用”。
张利江说,如果更多企业使用同一个平台,或者不同平台的数据可以共享,那么可以更加准确地刻画出各个交易主体的全景画像,让每一个主体得知自己相对于整个行业所处的地位,这样智能匹配和智能交易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张利江认为,这样不仅能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还可以采用集中批量采购模式等创新模式,以更大地规模吸引更优质的供应商,获取更低的采购价格和更好的服务。
上述支撑众多交易平台实际应用就是第三方交易平台。第一财经记者在会上获悉,易招标所开发运营的“招采进宝”交易平台系统,已经河北、山西、山东菏泽、福建等地政府招投标采购上有较多应用。
目前,部分交易平台已经开始尝试将“交易”与“大数据”技术相连接。
比如,设计信息精准推送功能,交易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投标人用户的浏览信息、关键词记录、历史投标记录、历史中标记录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为投标人推送其感兴趣的项目,并预测中标概率。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投标人找寻项目信息的时间浪费,还能减少投标人盲目投标的人力、资金等资源浪费,进而减轻招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的工作难度,提升招标采购效率,促进招投标行业的良性发展。
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企业有必要改变过去的信息获取、信度评价和信用管理的方法,在决策过程中更好地使用数据。宁波赛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全在出席此次论坛时强调,构建定向搜索及数据采集产品体系,使得供需双方以及标的物都有非常准确的“网络画像”,使得“数据决策”不再空谈。
对未来大数据与采购结合模式的未来期许,王洪全说,随着大数据的深度应用,采购模式将从现阶段的全程数字化采购、线上招投评定标转变为供需双方智能匹配、采购标的智能匹配、全程智能采购推荐等,实现采购模式创新。
易招标总经理徐祎表示,随着数据量的不断积累,数据的价值会呈现非线性的快速增长,目前易招标正加大研究和产品构建力度,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真正提供采购大数据服务,帮助平台用户创造采购的新价值。
(实习生林小艳对此文亦有贡献)
相关问答
电子化招标 文件收费的标准?招投标收费标准100万元以下服务项目收费为中标金额1.5%,工程为1%。100到500万元,服务收费0.8%工程为0.7,500到1000万元,服务収费0.45%工程0.55%,1000到5000.....
电子 招标 发展历史[回答]电子商务,ElectronicCommerce,简称EC。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
电子化 招投标实行后,企业的哪些行为会被标记为违规行为?随着建筑行业的改革如火如荼,招投标行业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电子招投标的全面推行,已经箭在弦上。那么,电子化招投标是如何操作的呢?企业在参与投标的时候...
我国工程保函 电子化 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发展投标电子保函,既是招投标电子化的必然进程,也是深化“放管服”的重要环节。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早在2013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便公布了《电子招标...
面对一建证书 电子化 ,建企该如何应对?“证书电子化”试点范围扩大,从业人员管理再革新要实现行业从业人员培训数据的信息化,全面推行证书电子化是其重要切入口。随着2017年9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