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理工&桂林电子|各向异性离子传输赋能高性能固体锂电池
喜欢就关注我们吧,订阅更多最新消息
全文速览
固体电解质/电极界面处的内电场的不均匀分布会滋生锂枝晶生长和增大界面阻抗等问题,势必影响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和实用化进程。近日,上海理工大学郑时有教授团队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孙立贤教授团队 合作,提出了“垂直/水平各向异性的锂离子传导”的思路来改善固体电解质的锂枝晶抑制能力。研究中使用纯PEO溶液作为壳液,PEO/LiTFSI-LLZO混合溶液作为芯液,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核壳结构的ES-CSE。其中LLZO高度均匀地分散于PEO-LiTFSI纤维中,该复合固体电解质(CSE)在35℃下具有良好的离子电导率(1.5×10-4 S cm-1)和低的电子电导率(3.57×10-10 S cm-1),与电极的相容性好,表现出显著的垂直/水平各向异性锂离子电导率差异(σ∥/σ⊥≈3),显示出优异的抗锂枝晶能力(0.1 mA cm-2电流密度可稳定循环超过1500 h),由该电解质组装而成的Li||LiFePO4全固态电池能够实现良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该工作发表在Adv. Sci.(DOI:10.1002/advs.202100899)上,上海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郭祖民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上海理工大学庞越鹏副教授和郑时有教授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孙立贤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与广西省等相关项目的支持。
背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和大容量储能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提出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电池综合性能的根本性突破,研究和开发固态电池已成为共识。当前,研究热点之一是针对有机/无机复合固体电解质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形成连续的锂离子传递路径,例如将不同形貌的填料(0D颗粒,1D纳米线,2D纳米片和垂直对齐)掺入聚合物盐基体中,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有机/无机复合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然而,如何通过更巧妙的结构设计来最大限度地提高锂枝晶的抑制能力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本文亮点
1. 利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ES-CSE,优化静电纺丝合成工艺,极大地提高LLZO在PEO纤维中分散的均匀度。
2. 制得的ES-CSE显现出良好的锂离子导电性和低的电子电导率,同时也表现出优异的电极相容性、出色的锂枝晶抑制能力以及突出的Li||LiFePO4全固态电池循环稳定性。
3. ES-CSE呈现出独特的垂直/水平各向异性锂离子导电特性,这可以显著提高CSE内部电场的均匀程度,从而有效改善Li离子的剥离和沉积。
图文解析
使用同轴静电纺丝方法制备拥有各向异性的ES-CSE,其中,LLZO纳米颗粒均匀分布于PEO基的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中。
图1. PEO-LiTFSI, cast-CSE, ES-CSE复合固体电解质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相比于PEO-LiTFSI, cast-CSE而言,ES-CSE拥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离子迁移数以及低的电子电导率。
图2. 复合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性能曲线。
开路电压(OCV)-5.5V扫描表明掺杂无机物LLZO可提高PEO基SPE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至4.1V;OCV-0V反复扫描表明ES-CSE可与Li稳定形成固态电解质间相(SEI),生成的SEI膜可以防止副反应的进一步发生;XPS结果进一步证实SEI膜的存在;DSC和抗拉强度测试结果表明ES-CSE更易满足电池对电解质的需求。
图3. 复合固体电解质稳定性表征。
Li对称电池的恒流充放电(GCD)测试结果表明ES-CSE拥有更优的锂枝晶抑制能力。
图4. 复合固体电解质抗锂枝晶特性。
ES-CSE在水平方向的离子电导率远高于垂直方向;沿着纤维方向的垂直排序的ES-CSE(AES-CSE)表现出更高的离子电导率;窄Li片通过CSE沉积至宽铜箔表面的实验进一步表明ES-CSE在水平方向具有更出色的离子电导率。
图5. 垂直/水平各向异性锂离子传导实验。
相比于cast-CSE而言,ES-CSE组装成的 Li||LiFePO4电池具有更出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图6. 组装成Li||LiFePO4全固态电池的性能表征。
对比cast-CSE和ES-CSE在循环期间内部电场分布的均匀程度。
图7. ES-CSE应用于固态锂电池的示意图。
总 结
本文通过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ES-CSE薄膜,该电解质具有高的锂离子电导率、低的电子电导率、显著的各向异性的锂离子电导率和优异的锂枝晶抑制能力等优点,组装成的Li||LiFePO4全固态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和倍率性能。
作者介绍
庞越鹏 副教授简介: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2016年入职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固体电解质材料、储氢材料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各1项,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项目等省部级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 Nat. Commun, Adv. Energy Mater, Adv Functional Mater.等;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包括1项国际PCT专利。
孙立贤 教授简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热化学、传感器、智能仪器等方面的研究。中科院优秀“百人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优秀“八桂学者”,德国洪堡学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员(NEDO fellow),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广西优秀专家,首届广西创新争先奖获得者,大连市优秀专家,辽宁省第四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先后担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广西电子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广西新能源材料结构与性能协同创新中心、广西先进功能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中心、广西先进功能材料基础与应用人才小高地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科技部变革性项目评审专家。近年来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科技部外专项目、IUPAC国际合作项目、中德国际合作项目、广西创新驱动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桂林市科技开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航天集团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广东省-中科院联合基金项目等。发表的论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连续5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高被引学者,获省部级成果奖7项。
郑时有 教授简介: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2019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上海领军人才(2018)、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2017)和“东方学者”(2014)等。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迄今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和PCT国际专利30项,曾获2018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郭祖民 简介: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2018年本科毕业于巢湖学院,当年考入上海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无机复合固体电解质材料。
文献来源
Guo, Z., Pang, Y., Xia, S., Xu, F., Yang, J., Sun, L., Zheng, S., Uniform and Anisotropic Solid Electrolyte Membrane Enables Superior Solid-State Li Metal Batteries. Adv. Sci. 2021, 2100899.
https://doi.org/10.1002/advs.202100899
2021全国345所高校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综合实力一览表
人工智能专业是我国高校人才计划设立的专业,专业代码080717T,专业层次本科,学科门类工学,专业类别电子信息类,修学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人工智能专业旨在培养人工智能产业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2018年4月,教育部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引领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并研究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
迄今为止,我国共有345所普通高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21年教育部公布全国130所普通高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20年全国180所普通高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019年全国35所普通高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我国高校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全面开花,稳步推进。但总体而言,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起步晚,底子簿,目前占全国高校总量比例仍然较小,我国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本科教育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为了全面反映我国高校人工智能(本科)教育教学总体规模、行业地区分布状况及发展水平,促进高校人工智能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2021年3月~4月,全国高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创新联盟 针对全国已经开办、正在开办、即将开办人工智能专业的345所普通高校 进行调研,调研范围包括高校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人工智能专业师资力量建设情况、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情况、专业教材开发与师资力量情况、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与运行情况、教学成果、人工智能实训基地服务能力、教师接受人工智能知识培训的人数与次数、举办人工智能活动的次数及规格规模等十个方面,结合上述因素对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实力进行综合打分、抽样调研,并最终以“排行榜”的形式向社会公布调研结果,以此服务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引领高校人工智能专业发展。
本次调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根据媒体公开报道资料及问卷调查反馈,将当前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总体实力分为四类:A类、B类、C类、D类。 同时,每类分为三档,其中,A类三档包括:A+类、A类、A-类;B类三档包括:B+类、B类、B-类;C类三档包括:C+类、C类、C-类;D类三档包括:D+类、D类、D-类。
“A类”表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之首 。从排名情况来看,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分别排在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清华大学 人工智能研究院于2020年6月28日在李兆基科技大楼揭牌成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钹出任首任院长。2021年,清华大学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清华大学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内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中国科学院大学 于2021年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该人工智能专业建设依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强大的研究实力和人才资源背景。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这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该学院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牵头成立;浙江大学 是国内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在1978年就开始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在1981年创建了人工智能研究所。经过近40年的发展,浙江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与创新性成果,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与显著优势,202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功开办人工智能专业。浙江大学积极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列入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科技项目,浙江大学潘云鹤院士(浙江大学原校长)受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AI2.0)规划建议研究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项目专家委员会)组长,持续将为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性决策咨询意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该专业依托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利用在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领域的研究基础和师资力量,旨在培养以“智能+信息处理”为特色的专业人才。以培养智能算法设计、类脑感知与计算等领域的创新人才为主要方向,在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创新道路上,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南京大学 于2018年3月5日下文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南京大学致力于建设一流的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人工智能学科高峰,以自身实践探索人工智能内涵式发展新道路,形成“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态势,建成国际一流的学术重镇和人才高地。形成了一支以周志华教授为首的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团队。其中还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南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等全国100所高校。
“B类”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第二 ,包括:河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建筑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沈阳大学、长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长春师范大学、中原工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福州大学、安徽理工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等全国105所高校。
“C类”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高校第三 ,包括河北金融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沧州交通学院、吕梁学院、吉林工商学院、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长春财经学院、长春建筑学院、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南通理工学院、无锡太湖学院、宿迁学院、衢州学院、淮南师范学院、集美大学、南昌理工学院、泰山学院、枣庄学院、山东工商学院、烟台理工学院、青岛工学院、齐鲁师范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商丘师范学院、新乡学院、河南工学院、安阳工学院、河南工程学院、南阳理工学院、信阳学院、黄冈师范学院等全国75所高校。
“D类”表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总体水平位居全国第四 ,包括玉溪师范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辽宁科技学院、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楚雄师范学院、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沈阳工程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沈阳城市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宁波工程学院、盐城工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浙江科技学院、马鞍山学院等全国65所高校。
本次调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对全国215所开办人工智能方向的高校进行调研。这是迄今为止,针对人工智能专业学科调查内容最全、规模最大、覆盖高校数量最多的排行榜,在年度会议上,将对上榜部分院校 以及在人工智能教育教学领域取得一定成绩和科研成果的院校颁发荣誉证书,树立行业标杆,促进专业发展、鼓励学科创新。
全国普通高校“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排名主要依据:
2021全国345所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排行榜:
排名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综合评分
综合实力
1
清华大学
人工智能
99.6
A+类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人工智能
99.5
3
浙江大学
人工智能
99.4
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99.3
5
南京大学
人工智能
99.2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工智能
99.1
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98.84
8
西安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
98.71
9
天津大学
人工智能
98.58
10
电子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98.45
11
北京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98.32
12
中国人民大学
人工智能
98.19
13
厦门大学
人工智能
98.06
14
四川大学
人工智能
97.93
15
重庆大学
人工智能
97.8
16
山东大学
人工智能
97.67
17
武汉大学
人工智能
97.54
18
兰州大学
人工智能
97.41
19
上海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
97.28
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人工智能
97.15
21
同济大学
人工智能
97.02
22
吉林大学
人工智能
96.89
23
西北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96.76
24
华中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96.63
25
复旦大学
人工智能
96.5
26
北京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96.37
27
华南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96.24
28
中山大学
人工智能
96.11
29
中国农业大学
人工智能
95.98
30
中南大学
人工智能
95.85
31
东南大学
人工智能
95.72
32
大连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95.59
33
东北大学
人工智能
95.46
34
湖南大学
人工智能
95.33
35
云南大学
人工智能
95.2
36
北京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
95.07
A类
37
北京邮电大学
人工智能
94.94
38
北京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94.81
39
北京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94.68
40
西南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
94.55
41
哈尔滨工程大学
人工智能
94.42
4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人工智能
94.29
43
上海大学
人工智能
94.16
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人工智能
94.03
45
太原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93.9
46
河北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93.77
47
暨南大学
人工智能
93.64
48
北京化工大学
人工智能
93.51
49
南京农业大学
人工智能
93.38
50
华中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93.25
51
华北电力大学
人工智能
93.12
52
中国矿业大学
人工智能
92.99
53
陕西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92.86
5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人工智能
92.73
55
大连海事大学
人工智能
92.6
5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人工智能
92.47
57
安徽大学
人工智能
92.34
58
南京邮电大学
人工智能
92.21
59
武汉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92.08
60
西南财经大学
人工智能
91.95
61
河南大学
人工智能
91.82
62
华东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91.69
63
苏州大学
人工智能
91.56
64
贵州大学
人工智能
91.43
65
南京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91.3
66
中国传媒大学
人工智能
91.17
67
南昌大学
人工智能
91.04
68
华南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90.91
69
东华大学
人工智能
90.78
70
南京中医药大学
人工智能
90.65
71
河海大学
人工智能
90.52
72
江南大学
人工智能
90.39
73
华侨大学
人工智能
90.26
74
长安大学
人工智能
90.13
75
重庆邮电大学
人工智能
90
7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人工智能
89.87
77
安徽工程大学
人工智能
89.74
78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89.61
79
重庆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89.48
80
天津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89.35
81
成都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89.22
A-类
82
首都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9.09
83
湖南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8.96
84
华中农业大学
人工智能
88.83
85
西南石油大学
人工智能
88.7
86
海南大学
人工智能
88.57
87
中北大学
人工智能
88.44
8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88.31
89
天津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88.18
90
天津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8.05
9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人工智能
87.92
92
江苏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87.79
9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人工智能
87.66
94
北京语言大学
人工智能
87.53
95
北京工商大学
人工智能
87.4
96
东北农业大学
人工智能
87.27
97
东北林业大学
人工智能
87.14
98
上海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87.01
99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
86.88
100
延边大学
人工智能
86.75
101
河北大学
人工智能
86.62
B+类
102
上海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6.49
103
天津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86.36
104
北京建筑大学
人工智能
86.23
105
曲阜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6.1
106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人工智能
85.97
107
江西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85.84
108
沈阳大学
人工智能
85.71
109
长春大学
人工智能
85.58
110
大连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
85.45
111
上海海事大学
人工智能
85.32
112
长春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5.19
113
中原工学院
人工智能
85.06
114
南京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84.93
115
浙江财经大学
人工智能
84.8
116
安徽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84.67
117
东华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84.54
118
福建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4.41
119
安徽财经大学
人工智能
84.28
120
福州大学
人工智能
84.15
121
安徽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84.02
122
闽南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3.89
123
华东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
83.76
124
江西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3.63
125
山西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3.5
126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人工智能
83.37
127
内蒙古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83.24
128
河南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83.11
129
长沙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82.98
130
河南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2.85
131
武汉工程大学
人工智能
82.72
132
武汉纺织大学
人工智能
82.59
133
河北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2.46
134
河南农业大学
人工智能
82.33
135
安徽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2.2
136
广东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82.07
137
华南农业大学
人工智能
81.94
138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81.81
139
湖南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81.68
140
北方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81.55
141
湖北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81.42
B类
142
广州大学
人工智能
81.29
143
北部湾大学
人工智能
81.16
144
桂林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81.03
145
重庆交通大学
人工智能
80.9
146
西南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80.77
147
云南农业大学
人工智能
80.64
148
西安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80.51
149
天津城建大学
人工智能
80.38
150
河北农业大学
人工智能
80.25
151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人工智能
80.12
152
河北经贸大学
人工智能
79.99
15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人工智能
79.86
154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人工智能
79.73
155
沈阳化工大学
人工智能
79.6
156
吉林外国语大学
人工智能
79.47
157
南通大学
人工智能
79.34
158
苏州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79.21
159
中国计量大学
人工智能
79.08
160
济南大学
人工智能
78.95
161
齐鲁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78.82
162
山东农业大学
人工智能
78.69
163
山东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78.56
164
临沂大学
人工智能
78.43
165
长江大学
人工智能
78.3
166
武汉轻工大学
人工智能
78.17
167
湘潭大学
人工智能
78.04
168
广西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77.91
169
贵州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77.78
170
贵州民族大学
人工智能
77.65
171
昆明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
77.52
172
云南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77.39
173
西安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77.26
174
甘肃政法大学
人工智能
77.13
175
陕西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77
176
郑州轻工业大学
人工智能
76.87
177
中南民族大学
人工智能
76.74
178
西南民族大学
人工智能
76.61
179
大连民族大学
人工智能
76.48
180
沈阳建筑大学
人工智能
76.35
181
鲁东大学
人工智能
76.22
B-类
182
天津职业技木師范大学
人工智能
76.09
183
青岛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75.96
184
江苏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75.83
185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人工智能
75.7
186
常州大学
人工智能
75.57
187
西安工程大学
人工智能
75.44
188
扬州大学
人工智能
75.31
189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人工智能
75.18
190
山东财经大学
人工智能
75.05
19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74.92
192
青海民族大学
人工智能
74.79
193
西安邮电大学
人工智能
74.66
194
南昌航空大学
人工智能
74.53
195
温州大学
人工智能
74.4
196
西安石油大学
人工智能
74.27
197
聊城大学
人工智能
74.14
198
湖南工商大学
人工智能
74.01
199
江汉大学
人工智能
73.88
200
南华大学
人工智能
73.75
201
西华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73.62
202
景德镇陶瓷大学
人工智能
73.49
203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人工智能
73.36
204
广西民族大学
人工智能
73.23
205
齐齐哈尔大学
人工智能
73.1
206
河北金融学院
人工智能
72.97
C+类
207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人工智能
72.84
208
沧州交通学院
人工智能
72.71
209
吕梁学院
人工智能
72.58
210
吉林工商学院
人工智能
72.45
211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人工智能
72.32
212
长春财经学院
人工智能
72.19
213
长春建筑学院
人工智能
72.06
214
哈尔滨信息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71.93
215
黑龙江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71.8
216
淮阴工学院
人工智能
71.67
217
徐州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71.54
218
南通理工学院
人工智能
71.41
219
无锡太湖学院
人工智能
71.28
220
宿迁学院
人工智能
71.15
221
衢州学院
人工智能
71.02
222
淮南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70.89
223
集美大学
人工智能
70.76
224
南昌理工学院
人工智能
70.63
225
泰山学院
人工智能
70.5
226
枣庄学院
人工智能
70.37
227
山东工商学院
人工智能
70.24
228
烟台理工学院
人工智能
70.11
229
青岛工学院
人工智能
69.98
230
齐鲁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9.85
231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69.72
232
洛阳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9.59
233
商丘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9.46
234
新乡学院
人工智能
69.33
235
河南工学院
人工智能
69.2
236
安阳工学院
人工智能
69.07
237
河南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68.94
238
南阳理工学院
人工智能
68.81
239
信阳学院
人工智能
68.68
240
黄冈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8.55
241
湖北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68.42
C类
242
湖北理工学院
人工智能
68.29
243
湖北经济学院
人工智能
68.16
244
岭南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8.03
245
广东白云学院
人工智能
67.9
246
梧州学院
人工智能
67.77
247
桂林旅游学院
人工智能
67.64
248
广西外国语学院
人工智能
67.51
249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人工智能
67.38
250
重庆财经学院
人工智能
67.25
25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7.12
252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人工智能
66.99
253
宝鸡文理学院
人工智能
66.86
254
天水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6.73
255
常州工学院
人工智能
66.6
256
保定学院
人工智能
66.47
257
南京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66.34
258
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
人工智能
66.21
259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66.08
260
湖南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65.95
261
山西工商学院
人工智能
65.82
C-类
262
长沙学院
人工智能
65.69
263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人工智能
65.56
264
贵州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5.43
265
长春科技学院
人工智能
65.3
266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人工智能
65.17
267
湖南信息学院
人工智能
65.04
268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
人工智能
64.91
269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人工智能
64.78
270
南宁学院
人工智能
64.65
271
重庆文理学院
人工智能
64.52
272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
64.39
273
成都工业学院
人工智能
64.26
274
阳光学院
人工智能
64.13
275
北京吉利学院
人工智能
64
276
齐鲁理工学院
人工智能
63.87
277
河南科技学院
人工智能
63.74
278
信阳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3.61
279
四川旅游学院
人工智能
63.48
280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
63.35
281
玉溪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3.22
D+类
282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人工智能
63.09
283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人工智能
62.96
284
辽宁科技学院
人工智能
62.83
285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人工智能
62.7
286
楚雄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2.57
287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人工智能
62.44
288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人工智能
62.31
289
沈阳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62.18
29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2.05
291
河北外国语学院
人工智能
61.92
292
沈阳城市学院
人工智能
61.79
293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61.66
294
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人工智能
61.53
295
宁波工程学院
人工智能
61.4
296
盐城工学院
人工智能
61.27
29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
人工智能
61.14
298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人工智能
61.01
299
浙江科技学院
人工智能
60.88
300
马鞍山学院
人工智能
60.75
301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人工智能
60.62
D类
302
巢湖学院
人工智能
60.49
303
青岛滨海学院
人工智能
60.36
304
安徽三联学院
人工智能
60.23
305
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人工智能
60.1
306
黄淮学院
人工智能
59.97
307
郑州西亚斯学院
人工智能
59.84
308
怀化学院
人工智能
59.71
309
青岛黄海学院
人工智能
59.58
310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人工智能
59.45
311
山东现代学院
人工智能
59.32
312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人工智能
59.19
313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59.06
314
山东女子学院
人工智能
58.93
315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人工智能
58.8
316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人工智能
58.67
317
贺州学院
人工智能
58.54
318
山东协和学院
人工智能
58.41
319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
人工智能
58.28
320
河西学院
人工智能
58.15
321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人工智能
58.02
322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人工智能
57.89
323
浙江万里学院
人工智能
57.76
324
浙大城市学院
人工智能
57.63
325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人工智能
57.5
326
闽江学院
人工智能
57.37
327
三明学院
人工智能
57.24
328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
人工智能
57.11
329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人工智能
56.98
330
武汉东湖学院
人工智能
56.85
D-类
331
武汉工商学院
人工智能
56.72
332
湖南城市学院
人工智能
56.59
333
广东东软学院
人工智能
56.46
334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56.33
335
四川文理学院
人工智能
56.2
336
乐山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
56.07
337
成都东软学院
人工智能
55.94
338
凯里学院
人工智能
55.81
339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人工智能
55.68
340
文山学院
人工智能
55.55
341
榆林学院
人工智能
55.42
342
西京学院
人工智能
55.29
343
商洛学院
人工智能
55.16
344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人工智能
55.03
345
河北东方学院
人工智能
54.9
相关问答
桂林理工的电子 信息工程专业怎么样?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专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未来的发展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将会涉及到更多的领...
桂林理工大学 理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 申请方[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桂林理工大学的理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应用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
由 桂林理工大学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 电子 显微镜学会协办的“...[最佳回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A、目镜5×和物镜10×,放大倍数是50倍.B、目镜15×和物镜40×,放大倍数是600倍.C、目镜10×和物镜10...
桂林理工大学 机械与控制工程系(南宁分校)怎么样?设有哪些专...[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桂林理工大学的机械与控制工程系(南宁分校)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
桂林理工 大学 应用 统计学属于那个系?其中相关专业有应用物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桂林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地质、材料、环境、旅游、土木、测绘、管理等学科优势,...桂林理工大学应用统计学属于数...
桂林理工 大学南宁分校代码?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空港校区的招生代码是10596.桂林理工大学南穴分校的前身是1985年建校的南宁有色金属工业学校。2000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整体并...
桂林理工 大学离桂林 电子 科技大学多远?从电子科技大学到理工大学雁山校区大概路程28.1公里,全程约需79分钟,途经11个站点,共换乘1次,换乘车辆线路有24路→97路从电子科技大学到理工大学雁山校区大...
桂林理工 大学计算机专业如何?计算机专业是该校的优势项目,就业率偏高的专业,值得推荐。这个专业开设时间已经很长了,师资力量都很强,老师的实力和教学经验都不错,考研优势大,毕业后主...
桂林理工 大学南宁分校是不是民办的?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并不是民办的,而是一所财政全额拨款的公办高等院校,2000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整体并入桂林理工大学,现从事应用本科教育和高职教...
桂电今年新生什么时候开学?开学时间是2023年2月18日。桂林其他大学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时间:1广西师范大学开学时间是2月25日。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开学时间是2月18日。3桂林理工大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