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管在哪里应用 到底什么是电子管(真空管)?

小编 2024-11-25 论坛 23 0

到底什么是电子管(真空管)?

1883年,著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 在一次实验中,观察到一种奇怪现象。

当时,他正在进行灯丝(碳丝)的寿命测试。在灯丝旁边,他放置了一根铜丝,但铜丝并没有接在任何电极上。也就是说,铜丝没有通电。

碳丝正常通电后,开始发光发热。过了一会,爱迪生断开电源。他无意中发现,铜丝上竟然也产生了电流。

爱迪生没有办法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但是,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这个发现申请专利。他还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爱迪生效应”

爱迪生

现在我们知道,爱迪生效应的本质,是热电子发射。也就是说,灯丝被加热后,表面的电子变得活跃,“逃”了出去,结果被金属铜丝捕获,从而产生了电流。

爱迪生申请专利之后,并没有想到这个效应有什么用途,于是将其束之高阁。

1884年,爱迪生电光公司的技术顾问、英国物理学家约翰·安布罗斯·弗莱明 (John Ambrose Fleming)访问美国,与爱迪生进行会面。爱迪生向弗莱明展示了自己发现的爱迪生效应,给弗莱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弗莱明

这个弗莱明,大家应该也比较熟悉。他是一个电学专家,也是一个电机工程师,我们中学经常使用的右手定则,就是他发明的。

除了传统电学之外,弗莱明其实还有一个强项,那就是无线电磁学。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师从麦克斯韦,专门学习无线电磁理论。麦克斯韦临终前上课,只有两个学生来听,其中一个,就是弗莱明。

弗莱明观摩了爱迪生效应的演示后,也没有想到这个效应到底能用来干啥。事实上,等到他真正用到它,已经是十几年后。

1896年,意大利人伽利尔摩·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 成功取得了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报系统专利,从而将人类带入无线通信时代。

马可尼

1899年,马可尼决定尝试横跨大西洋的远程无线电通信。为了完成这个壮举,他找来了弗莱明,和他签约,请他帮忙改进自己的无线电发射机和接收机。

弗莱明也确实没有辜负马可尼的期望,大幅改进了马可尼的设计,帮助实现了跨大西洋无线通信实验。(可惜,马可尼刻意对外隐瞒了弗莱明的贡献,还“忘记”了自己承诺要给弗莱明的500股股票奖励,把弗莱明气得半死。)

弗莱明在改进无线通信系统的时候,遇到了很多技术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无线信号的接收。

简单来说,就是在接收端,如何检波信号放大信号 ,让信号能够被完美解读。

放大信号大家都懂,那什么是检波信号呢?

所谓信号检波,其实就是信号筛选。天线接收到的信号,是非常杂乱的,什么信号都有。我们真正需要的信号(指定频率的信号),需要从这些杂乱信号中“过滤”出来,这就是检波。

想要实现检波,单向导通性(单向导电)是关键。

大家都知道,无线电磁波是高频振荡,每秒高达几十万次的频率。无线电磁波产生的感应电流,也随着“正、负、正、负”不断变化,如果我们用这个电流去驱动耳机,一正一负就是零,耳机就没办法反应出信号。

采用单向导电性,正弦波的负半周 就没有了,全部是正的,电流方向一致,把高频过滤掉之后,耳机就能够轻松体现出电流的变化。

去掉负半周,电流方向变成一致的,容易解读

在这里,我要先给大家介绍一样东西——矿石检波器

1874年,德国科学家卡尔·布劳恩 (Karl Ferdinand Braun)发现,有一些天然矿石(金属硫化物)具有电流单向导通的特性,可以用于整流(将交流电变成直流电)。

1894年,英属印度物理学家贾格迪什·钱德拉·博斯 (Jagadish Chandra Bose)基于卡尔·布劳恩的发现,利用方铅矿(硫化铅)的单向导电性,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检波器——矿石检波器

1900年,美国人格林里夫·惠特勒·皮卡德 (Greenleaf Whittier Pickard),基于矿石检波器,成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矿石收音机。这为后来无线电广播的迅速普及奠定了基础。

弗莱明在研究如何改进无线电接收机的时候,采用了矿石检波器。但是,他想起了之前的爱迪生效应,他想到——是不是可以基于爱迪生效应的电子流动,设计一个新型的检波器呢?

就这样,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真空电子二极管 ,在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当时,这个二极管也叫做“弗莱明阀”。(真空管,vacuum tube,也就是电子管,有时候也叫“胆管”。)

弗莱明发明的二极管

弗莱明的二极管,结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真空玻璃灯泡里,塞了两个极:一个阴极(Cathode),加热后可以发射电子;一个阳极(Anode),接收电子。

旁热式二极管

玻璃管里之所以要抽成真空,是为了防止发生气体电离 ,对正常的电子流动造成影响,破坏特性曲线。(抽成真空,还可以有效降低灯丝的氧化损耗。)

二极管的出现,解决了检波和整流需求。但是,它还有改进的空间。

1899年,马可尼应邀到美国做无线电通讯表演。他的表演,吸引了一个年轻人的关注。这个年轻人,就是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德福雷斯特 (De Forest Lee)。

德福雷斯特

德福雷斯特为马可尼的无线电感到着迷。于是,他投递简历,想要加入马可尼的公司。结果,遭到拒绝。

被拒绝之后,德福雷斯特没有放弃,而是继续研究无线电通信。他的目光,放在了弗莱明的二极管上。

1906年,德·福雷斯特在真空二极电子管里,巧妙地加了一个栅板(“栅极”),发明了真空三极电子管

德·福雷斯特发明的三极管

栅板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电流。

栅极上很小的电流变化,能引起阳极很大的电流变化,而且,变化波形与栅极电流完全一致。所以, 三极管有信号放大的作用

现在看来,真空三极管的发明,是电子工业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这个小小的元件,集检波、放大和振荡三种功能于一体,为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开始的三极管是单栅,后来变成了两个板子夹在一起的双栅,再后来,干脆变成了整个包起来的围栅

真空管

真空三极管是那一时期电子工业的心脏。基于它,我们才有了性能越来越强大的广播电台、收音机、留声机、电影、电台、雷达、无线电对讲等。

真空管收音机的内部构造(可以看到很多个真空管)

德·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管之后,很快陷入与弗莱明以及马可尼公司的专利官司。

双方互相起诉,弗莱明认为德·福雷斯特侵犯了自己的二极管专利,而德·福雷斯特则认为自己的改进很大,足以形成新的专利。官司打了很久,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相互授权对方生产二极管(三极管)。

三极管诞生后,因为能放大信号,所以受到了美国通信巨头AT&T公司的关注。

当时,AT&T公司打算建造一条连接美国东西海岸的跨大陆电话线,急需解决信号放大问题。在没有三极管之前,放大信号只能用中继器,但是中继器的效果不好,且成本较高。

三极管的出现,给AT&T公司带来了新的选项。

1913年7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AT&T公司以39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德·福雷斯特的三极管专利。

再后来,AT&T认识到电子管这类基础研究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于1925年正式成立了“贝尔电话实验室公司”。这个公司,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

1912—1920年,美国西电公司(Western Electric,简称WE)研制出具有实用性的球形电子三极管,发烧友称之为“洋葱头”电子管。

1924年,美国RCA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研制出效率较高的三极真空电子管。这种古典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广泛应用。

1919年,德国的肖特基提出在栅极和正极间加一个帘栅极的想法。这个想法被英国的朗德在1926年实现。这就是后来的四极管。再后来,荷兰的霍尔斯特和泰莱根又发明了五极管。

到了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技术研究进入高潮。人们发现,电子管的单向导通特性,可以用于设计一些逻辑电路(例如与门电路、或门电路)。于是,他们开始将电子管引入计算机领域。

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工程师埃克特和物理学家毛希利等人,共同研制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通用型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

大家应该都知道埃尼阿克。这台钢铁巨兽,使用了18000多只电子管,重130多吨,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每秒钟可作5000多次加法运算。之前的计算机需要2小时完成的计算任务,ENIAC只需要3秒钟,在当时堪称奇迹。

上世纪40-50年代,电子管的发展达到了高潮。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电子管已经无法满足产品设计的需求。

一方面,电子管容易破损,故障率高,另一方面,电子管需要加热使用,很多能量都浪费在发热上,也带来了极高的功耗。

所以,人们开始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实现电路的检波、整流和信号放大呢?

答案是肯定的,于是人们开启了晶体管的新纪元。

参考文献:

1、Leo的微电子学习笔记,黎翱白Leobai,B站;

2、从上海发迹的中国收音机百年史,戴辉;

3、从电子管到晶体管,解码科技史,央视;

4、真空二极管的工作原理,IC先生;

5、第一块晶体管背后的故事,中科大胡不归;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 鲜枣课堂

编辑:老头

电子管——一个敏锐的顺风耳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手机或电脑里都有收音机或者电台这样的播放器,点开之后,就可以收听到广播节目,所以真正的收音机对大家似乎只是一个符号。

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收音机却是当时流行的“三转一响一咔嚓”中的一响。“三转”指的是自行车、手表与缝纫机,“一响”指的是收音机,“一咔嚓”是照相机。在当时,能配齐这五大件的家庭,是非常令人羡慕的。而那时的收音机是体积比较大的电子管的收音机。

要想让收音机出声儿,有一个元器件必不可少,那就是今天的主角——电子管。

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 。早期应用于收音机、电视机、扩音机、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中。可以说电子管是打开电子时代大门的钥匙。

这样的发明和爱迪生也有关联。1883年, 托马斯·爱迪生在寻找电灯泡里灯丝的最佳材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没有连接在电路里的铜丝,却因接收到碳丝发射的热电子产生了微弱的电流。虽然爱迪生并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但具有敏锐的商业头脑的他,果断为这个发现申请了专利,并命名为“爱迪生效应”

1884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根据爱迪生的发现,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只电子二极管。

之后,美国发明家德福雷斯特发现了二极管存在的不足。他试着在二极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增加了一个用金属细丝做的 “栅极”。1908年,他发明的真空三极管获得了美国专利。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

很快,电子管就被应用在收音机上,收音机几乎一时间“风靡全球”。

早期电子管收音机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体积巨大。这种收音机主要使用大型的电子管,不抗颠簸,搬运不注意就会出现接触不良甚至损坏,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和他的两个同伴沃特尔·布拉顿、约翰·巴丁开始尝试用金属锗取代硅,改良电子管,他们的实验让测试电流放大了330倍,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晶体管诞生了。

然而,在获得成功之后,肖克利的三人小组很快就因为专利署名问题,分崩离析。他的两个同伴从此告别了晶体管的研究,而肖克立则成立了自己的半导体实验室,继续晶体管的研究。

肖克利开办了自己的公司后,却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和严苛的管理方式,使得很多优秀的人才纷纷离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被他称为“八叛逆” 的八个年轻人。

后来,这八个年轻人成立了自己的仙童公司,并且发展出了性能更加优良,价格更加便宜的晶体管,而仙童公司也一跃成为了美国最具实力的电子公司。

而电子管历史中的核心人物肖克利却晚景凄凉,孤独终老。

千万不要觉得电子管、晶体管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只要你家里还有微波炉、电磁炉就一定还会有晶体管在其中!

解码科技史

《进阶的电子管》

播出时间:10月26日 07:39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刘斯宏 高贝贝(实习)

相关问答

电子管 收藏来做什么?

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被封闭在玻璃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的阴极电子发射部分、控制栅极、加速栅极、阳极(屏极)引线被焊在管基上。利用电场对...

6e5c 电子管应用 ?

调谐指示管6E5C的荧光屏涂有荧光粉,荧光屏接直流高压,在电子轰击下可发出绿色荧光,调谐指示管的指示部分和放大部分三极管做成复合管,三极管屏极接控制棒,可...

fu32 电子管 是什么地方用的?

FU32电子管通常用于无线电和音频放大器,作为电子放大器的一部分。这是因为FU32是一种弹簧片极限制三极管,具有较高的放大能力和较低的噪音水平,适用于音频放大...

什么 电子管 ?

答:电子管是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电子管,是一种最早期的电信号放大器件。被封闭在玻璃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的阴极电子发射部分、控制栅极、加速栅极、阳...

峡光牌 电子管 产自哪里

峡光牌电子管是来自于中国的产品,具体产地是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的峡光电子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电子管、LED照明等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6c1 电子管 的用途?

6C1电子管可以用作功率放大器、驱动管甚至前置放大器等用途,但是是否能够用作胆机要看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设计方案。一般来说,将6C1电子管设计成胆机需要更多的...

gm在 电子管 上什么意思?

1.GM在电子管上是指“GridtoPlateVoltageMultiplier”,即网格到板电压倍增器。2.在电子管中,GM是指网格到板的电压倍数,它表示了电子管的放大能力。通过...

胆机和 电子管 放大器有什么区别?

胆机和电子管放大器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胆机就是电子管放大器的俗称。它们的核心元件都是电子管(也称为真空管),这种放大器在音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胆...

2p3 电子管 参数资料?

2p3是直热式阴极束射四极管,灯丝电压1.4/2.8V,灯丝电流0.2/0.1A,阳极电压135V,阳极电流16mA,第一栅极电压-7.5V,第二栅极电压90V,第二栅极电流≤3.1mA,输...2...

真空管和 电子管 的区别有哪些?_住范儿家装官网

真空管就是真空电子管,有二极管、三极管等,半导体技术发展之前,通讯行业的主力器件,1946年的第一台计算机就是真空管和继电器构成的。真空管和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