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束“变废为宝”显神通,我国首个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项目在伊宁投运
7月23日,我国首个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项目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建成投运。该项目是国家原子能机构的核能开发科研资助项目,由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所属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建设,日处理抗生素菌渣100至120吨,处理后的菌渣可制成肥料实现资源化再利用。
我国首个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项目厂房
据介绍,我国每年产生抗生素菌渣近千万吨,菌渣中含有大量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以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是,菌渣中残留的抗生素会诱导生成抗性基因,引起耐药菌的传播和扩散,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我国《危险废物名录》明确将抗生素菌渣列为危险废物。因此,抗生素菌渣的安全处置和有效利用已成为制药企业及相关监管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广核技联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清华大学核研院”)、国家环境保护抗生素菌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中心(简称“菌渣工程技术中心”),2018年7月在新疆伊宁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川宁生物”)启动建设我国首个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项目。
经过干燥处理后的菌渣堆肥
2020年7月,项目完成电子加速器主体设备及束下辐照反应器安装,进入运行调试阶段。该项目采用1台电子加速器,通过高能电子束的直接辐射作用,以及激发水分子原位产生羟基自由基(•OH)、水合电子(eaq−)和氢自由基(•H)等活性粒子的氧化-还原作用,不仅能有效去除抗生素残留,杀灭耐药菌、消除抗性基因污染,还能保留菌渣中的蛋白质、多糖等营养物质。处理后的菌渣经过环境风险评估后可制成肥料,用于工业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定向种植,收获后能够作为原料回用于抗生素的发酵生产过程,打造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邓戈对项目团队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攻坚克难,力保项目建成投运表示祝贺。他指出,该项目是国家原子能机构重点支持的核技术应用项目,利用电子束处理抗生素菌渣,是核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的典型体现。对于后续工作,邓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稳扎稳打,继续做好项目总体建设。同时做好技术总结,抓紧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二是以该项目建成投运为契机,以点带面,不断壮大核技术在国民经济领域的产业规模;三是真抓实干、协同创新,将核技术应用产业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主战场,与相关互联产业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首个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示范项目建成投运,对于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大美新疆,守护好祖国西北生态屏障具有重要意义。”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长利表示,自2008年以来,中广核已在新疆累计投资近110亿元,业务涉及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铀资源勘探开采、生物能源开发及民用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等。与此同时,中广核尽锐出战,选派精兵强将积极开展对口援疆,用心用力用情助力全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贡献央企力量。
中广核技党委书记、总经理胡冬明表示,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技术是继电子束处理工业废水、医疗污水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后,中广核技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又一高新技术成果。目前,中广核技已牵头承研5项国家原子能机构核能开发科研资助项目,并获批成立“国家原子能机构核技术(电子束技术环境应用)研发中心”。
清华大学核研院副院长王建龙表示,当前国内处理抗生素菌渣普遍采用焚烧和填埋的方式,不仅处理费用高昂、占用土地资源,且易产生有害气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电子束无害化处理抗生素菌渣技术具有安全、高效、经济、适用面广、不产生二次污染物等特点,为抗生素菌渣处理提供了一种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全新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审读:喻方华 何鑫
重大突破!我国首台用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的技术装备完成研制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3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芳)今天,中广核集团联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共同宣布,电子束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项目成果通过专家评审,并完成我国首台套用于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的示范应用装置研制。
首台冷链食品外包装电子束消毒设备样机启动现场模拟实验。
评审会专家组认为:本项目率先在P3实验室开展了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的实验,验证了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的有效性和穿透深度可控等优势。该项目充分考虑了冷链环境因素对电子束灭活病毒的影响,为开发冷链食品外包装预防性消毒新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标志着我国低能量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研究和应用技术走在国际前列。
2020年6月以来,我国发生多起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或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呈阳性案例,对国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严峻挑战。2020年12月,项目研究团队开展了重组新冠病毒的灭活实验,取得了初步的实验结果。2021年1月10日,项目研究团队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P3实验室,正式开展了首批电子束杀灭活体新冠病毒实验。截至2021年3月10日,经过11批次、190个样本的验证实验,研究团队全面掌握了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的方法,以及不同病毒滴度、载体介质、吸收剂量等影响下的灭活效果数据。实验结果表明,5~10KGy的电子束吸收剂量可完全灭杀滤纸表面的活体新冠病毒,经过三代盲传不显阳性,充分验证了电子束对新冠病毒的灭活效果。
据介绍,项目研究团队根据已掌握的实验成果,结合深圳市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的实际情况,研发出首台套用于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的自屏蔽电子帘加速器设备。设备样机已于3月14日完成工厂内的安装调试,并完成现场模拟实验,成套示范装置3月底具备安装调试条件。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电子加速器研究中心主任、中广核加速器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子民表示,研发的灭活装置采用低能量的自屏蔽电子帘加速器,电子束能量低,对纸制品的穿透能力仅0.3毫米左右,主要针对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不会穿透冷链食品外包装,不对包装箱内的食品产生影响,也不会对设备运行现场环境产生影响。
同时,设备占地面积不超过40平方米,能够根据现有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的实际,直接将设备部署到海关、口岸、集中监管仓等地,与冷链运输和仓储实现无缝对接,为冷链外包装消毒提供更加绿色、环保、高效的解决方案,可成为国内疫情防控外防输入的“利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问答
... 电子 干涉的实验.从辐射源辐射出的 电子束 经两靠近的狭】作业帮[最佳回答]电子的双缝干涉说明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因为干涉是波所特有的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61年德国学者约恩孙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他用 电子束 进行的...[最佳回答]B解析:由Δx=λ知C、D错误.又由粒子的波动性λ=知A错误B正确.
电子束 焊在实际 应用 中以什么居多?电子束焊在实际应用中以真空电子束焊接居多电子束的功率密度高,焊接过程中工件的变形与收缩量小,焊缝的热影响区小,焊接的精度高,焊缝的深宽比大,在真空电子...
【灯丝发射的 电子束 经过电场加速后从阳极上的狭缝穿出,通过...[最佳回答]A、B:电子的动量为P,则电子德布罗意波的波长λ=hP,故A错误,B正确;C、D:对光波、物质波来说,亮条纹的位置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位置,暗条纹的位置是电...
电子束 焊机原理?电子束焊机利用电子束对焊接材料进行熔接,主要由加速器、聚焦系统和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其原理是通过电子枪发射出高能电子束,然后将电子束加速并进行聚焦,最...
电子束 加工和离子束加工在原理上和 应用 范围上有何异同?1、加工原理不同。电子束和离子束的加工原理相似,都是发生碰撞效应和注入效应,从而实现加工,而激光加工是热效应的原理。2、加工装置不同。电子束和离子束相...
示波管怎么样用电场控制 电子 射线的强弱, 电子束 的聚焦以及偏转?示波管的阴极发射电子,通过控制极控制电子束的强度,从而控制荧光屏的亮度。第一阳极与第二阳极(有的示波管还有第三阳极)对电子束加速,同时还起电子透镜作...
加上电压,阴极发出高速 电子束 .从荧光屏上可以】作业帮[最佳回答](1)首先将阴极射线管与感应圈相连,加上电压,阴极发出高速电子束.从荧光屏上可以观察到电子运动的轨迹.不加磁场时,电子束沿直线方向前进.(2)如果将...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 电子束 实验思考题1:在Y偏转板上加上...[最佳回答]你的开关控制的是“零线”为什么会这样呢?涉及到一个电磁场的问题,有电场就有磁场,就是电磁波.物理学中对电磁波的定义是:电场磁场交替变化并以波的...
1927年戴维孙 电子 衍射实验证明了什么?1927年戴维孙革末实验证明了散射电子束在某些方向上特别强,这种现象类似于x射线被单晶衍射的情形,从而显示了电子束的波动特性,在某一角度0下改变加速电压U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