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些“小切口”,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陈雯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这一行动方案为期3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效。9 项专项行动具体包括:1)电力系统稳定保障;2)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3)配电网高质量发展;4)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5)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6)新一代煤电升级;7)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8)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9)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分析,从这9项专项行动任务可以看出,《行动方案》很好地衔接了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当前阶段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
为了有效地推进这一进程,“小切口”策略被提出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行动方案》提出,要聚焦近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选取典型性、代表性的方向开展探索,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提升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基于“小切口”策略,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这些关键领域和实施路径值得关注。
01 起于“沙戈荒”的输电通道,开启外送攻坚行动
为了将“沙戈荒”(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新能源电力高效地输送到负荷中心,多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正在建设,例如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宁电入湘)和青海丁字口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目前,我国已建成投运“19交20直”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3亿千瓦、累计送电超过3万亿千瓦时,有效支撑了中东部地区约1/5的用电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分析表示,这些输电通道大多起点于“沙戈荒”地区,送端近区电网支撑薄弱、受端电网“空心化”严重,特别是随着输送新能源比例的提高,输电通道安全稳定运行和高效利用面临多重挑战,对先进技术要求迫切。
的确,从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向负荷中心输送大量新能源电力,特别是在输送新能源比例较高的情况下,会遇到一系列技术挑战。
输电通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沙漠戈壁荒漠地区的环境极端,高温、沙尘暴、强风等,对输电线路和设备的维护和稳定性都会构成威胁。因为这些地区往往人口稀少,本地电力需求较小,电网结构相对简单,缺乏足够的电力储备和调节能力,送端电网的支撑能力也较弱。
还有受端电网的“空心化”问题,即受端电网中缺少足够的电力生产或存储能力,主要依赖外来电力输入,这进一步增加了电网的脆弱性。
另外,长距离高压输电会导致一定的电力损耗,特别是在没有采用先进输电技术的情况下,损耗可能较大。据了解,我国在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大容量IGBT器件和换流阀等先进发电技术、构网型控制技术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为大规模新能源基地开发外送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在通道配套支撑性煤电进一步减少的趋势下,更需要依靠输电技术进步,提高通道运行安全性。
《行动方案》在“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中就明确,要优选一批电力规划明确的“沙戈荒”大基地和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送出通道,在保障送出通道电力供应能力的前提下,依托先进的发电、调节、控制技术,开展新型交直流输电技术应用,有效降低配套煤电比例,实现高比例或纯新能源外送。
为支撑西部、北部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外送,国家“十四五”规划再建设一批跨区输电通道。汤广福认为,当前,西部沙漠戈壁荒漠和西南清洁能源基地特高压输电通道正在加快规划建设,输电通道涉及的电网、电源等主体要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实施好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全面提升输电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
02 优化加强主网架,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
覆盖城乡区域,连接千家万户——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中直接服务于终端的环节,其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有关负责人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双高’特性日益凸显,安全稳定运行面临较大风险挑战。”近年来,雨雪冰冻、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用户供电可靠性受到影响;分布式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新型主体大规模并网,对配电网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目前,局部地区配电网结构仍相对薄弱,部分设备老旧、设防标准不足,无法满足民生供电保障要求,需要针对薄弱环节开展配电网补强工作,提高配电网建设改造和防灾抗灾设防标准,以应对越来越高的安全保供需求。
“双高”特性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这意味着电力系统中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显著增加。这些能源由于依赖自然条件,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二是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应用,如变频器、逆变器、不间断电源(UPS)和电动汽车充电站等。这些设备能够高效地转换电能,也带来新的挑战,如谐波污染和电压波动问题。
这样的“双高”难题,让新型电力系统不得不应对复杂的故障特性和连锁反应等挑战。
在煤电装机占主导的时代,电源结构是可控的,与之相对,“靠天吃饭”的新能源对电力保障支撑能力较弱。同时,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电力消费仍将刚性增长,负荷特性由纯消费型向生产与消费兼具型转变,这让电力供需形势日趋复杂,供应安全面临长期压力。
《行动方案》提出,要组织编制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健全配电网全过程管理,制定修订一批配电网标准,建立配电网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实现与源、荷、储的协调发展。
现有配电网建设改造原则已不能适应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王成山表示,一方面,需要研究现存配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对日益提升的保供和转型要求的适应性,及时修订供电区域划分、供电安全准则、目标网架、设备选型等标准要求,着力提升安全性能;另一方面,需要健全分布式新能源、新型储能、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主体并网、调度、运维、交易各环节要求,着力提升并网性能。
03 新型储能迎机遇,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将成为重点
实际上,早在2022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中就已明确,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
对于储能行业来说,《行动方案》进一步强调其作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提及了多种储能技术路线,如液流电池、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强调通过合理的政策机制,引导新型储能电站的市场化投资运营,表明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的鼓励,为不同技术路线提供了试验和发展的空间。
2月份印发的《指导意见》通过部署电源侧、电网侧及用户侧3个维度新型储能应用场景,在增强配电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更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的同时,为新型储能不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今年3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发布了《江苏省(近)零碳产业园建设指南(暂行)》。文件指出,支持新型储能应用推广。鼓励在电网、电源及用户侧配置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与新型储能协调发展,提升园区的新能源就地并网消纳能力,支持多元化新型储能技术应用推广。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电池技术的迭代更新对充电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需求,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将成为重点。根据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4年1月,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2041万辆,充电桩保有量886万台,车桩比为2.3;由于充电桩大部分为随车私桩,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仅为278万台,车桩比为7.34;具备公共快充性能的直流桩保有量仅为121万台,车桩比为16.87。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快车道”,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对配套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加强双向互动和条件匹配分析,科学衔接充电设施点位布局和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通过补强配电网短板、提升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合理布局充电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发展协同度,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需要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配电网建设也须适应充电设施等新业态接入需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规模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荷用电需求。
同时,电动汽车电池作为储能资源,为电力系统灵活调节提供了更多选择。针对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需求及储能资源的有效利用,《行动方案》提出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加强电动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建立健全充电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与能源转型融合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适配“波动”新能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充分开发荒山、荒坡资源,大力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图为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顾家营镇大堡子村的光伏发电站。
陈晓东摄(人民视觉)
中国新能源装机占比正稳步攀升。但风、光等新能源电力“波动”的特点,也给电力系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完善配套实施方案,推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各项行动落实落地,支持各地积极先行先试,以“稳定”的电力系统与新能源相适配。
在日前举办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杨昆介绍,当前,中国电力清洁低碳转型有力推进。截至8月底,中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约31.3亿千瓦。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合计约12.2亿千瓦,约占全球的40%。同时,中国的电力保供能力不断提升,市场体制机制持续完善,部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示范成效显著,也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丰富实证和案例。
“张家口的风点亮了北京冬奥会的灯”——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来自张家口市张北县的清洁能源为冬奥场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保障。这正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的突出成果。据介绍,依托张家口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国网冀北电力公司建成了华北首个构网型新能源场站系统和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环网工程,示范建设成效显著。
“从禀赋条件来看,冀北地区新能源资源富集,仅张家口、承德地区可开发规模就达1亿千瓦。目前,冀北新能源装机容量5601万千瓦,预计2025年底将突破9000万千瓦。”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玮表示,从基础条件看,冀北地区能源转型要素齐全,电源侧具备推进风光水火储氢一体化发展的禀赋和基础。
充沛的新能源发得出还要送得出。冀北电网作为华北电网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重要枢纽,目前已建成张北—雄安特高压、张北柔直及多个500千伏的交流输电通道,特高压、交直流、柔性输电、微电网等各种电网技术和形态齐备。在负荷侧,当地数据中心、绿电制氢、清洁取暖、重卡充换电、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等新型能源利用和服务方式发展迅速;在储能侧,抽蓄电站、新型储能等大力发展,均为新能源消纳利用提供了充实保障。
部分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相关借鉴经验。从全国范围看,伴随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相关电子电力设备接入,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也变得更加复杂,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难度持续加大。同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成熟的技术支撑,其经济性也仍待提升,这些问题仍需相关政策给予引导和支持。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将在2024年至2027年重点开展9项专项行动,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成效。
“行动方案力求解决近期关键问题。立足当前发展阶段,聚焦近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突破的关键领域,明确2024年至2027年重点任务,务求尽快取得成果,服务当前电力系统转型发展实际需要。”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专项行动具体有哪些?记者梳理发现,9项行动包括电力系统稳定保障行动、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智慧化调度体系建设行动、新能源系统友好性能提升行动、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行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拓展行动和需求侧协同能力提升行动。以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为例,针对新型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需求持续增长的实际,在用好常规调节措施的基础上,行动方案提出充分发挥新型储能调节能力,通过建设一批共享储能电站、探索应用一批新型储能技术,加快实现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同步完善调用和市场化运行机制。
“针对行动方案提出的9项专项行动,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研究,根据需要出台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高效有序推进各项行动落实落地。”国家能源局上述负责人说。
(责编:赵欣悦、袁勃)
相关问答
plecs电路 应用 背景?Plecs电路应用背景广泛。因为Plecs是一个可以用于系统级建模和仿真的软件,可以模拟多种不同类型的电路和系统,并且网络连接能力强,可以与其他计算机工程软件进...
哈工大 电力电子 怎么样,就业怎么样,毕业薪资怎么样? 电力电子 技术的电力与电力 系统 的电力有何区别?先拆开说,电力是指一种能源,电子是信息的载体。再合起来说,电力电子技术是用电子信息技术协助控制电能也就是电力。电力这个词走到哪里都是专指电能,同义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 电力系统 及其自动化有什么区..._电气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两个相关但不同的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电力、电子、通信、计算机和控制等多...
电力电子 ,电力 系统 ,电机与电器,高电压,哪个方向通用性强,前景好?电力系统的通用性最好,大路专业,到了哪一个用电单位都能使用,到了发电和电网公司也能使用。其次为电机与电器,也是大路货,万精油。而电力电子和高电压有一...
对 电力系统 (电厂)有帮助的电脑软件有哪些?-ZOL问答首先得看面对哪个专业的用户,电力系统里不同工作需要用到许多不同的软件。我觉得还是根据你的兴趣来的好,学电力系统更好进供电企业,电力电子和电力拖动更多的...
...业自动化和 电力系统 ), 选择哪个方向更有利于就业呢? 申请方我感觉学起来其实都差不多,主要是把基础学扎实。如果考虑就业的话我推荐电力系统,因为工业自动化和电机电器实践更重要,而电力系统专业学好后毕业可...
电力系统 及其自动化和 电力电子 与电力传动哪个专业好一点?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相比较,前者更具有优势,更有潜力。本专业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渠道,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广泛,其就业领域也五花八...
电气自动化与 电力系统 自动化有什么不同啊? - 157****6361 的...电力系统一般包括发电、供电、用电三个环节。电力系统自动化,主要是电网自动化,以及电厂的自动化。也就是说一般在发电、供电环节。电气自动化,一...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电气与 电子 工程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电子科学与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