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全省看病“浙里健康e生”健康档案随身行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佳颖 通讯员 杨清 朱振国 万红雨 陈钢 印雪芬
临安的吴大伯,患有10多年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每周都到社区医院配药。他轻车熟路来到健康一体机前,插入医保卡,按照语音提示5分钟便自助完成血压、体温等各项基础健康数据的采集,这些数据会自动进入吴大伯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中,医生通过诊间智能提醒功能查阅这些数据,及时了解吴大伯的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再结合吴大伯电子健康档案中的疾病史、用药史等情况,为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图源:视觉中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据省疾控中心杨清医师介绍,浙江省自2005年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来,已逐步为城乡常住居民建立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截至2023年6月,全省累计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530万人份。在浙江省,居民就诊时,医生可在电脑上直接查阅患者健康档案了解历史诊疗记录;跨地市就诊时,通过“浙里健康e生”开放口令授权,接诊医生可以获取更高的权限调阅异地患者的档案资料。诊间通过与HIS系统互通调阅电子健康档案,让医生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更有效地管理慢性病患者。这些医疗场景的背后,都离不开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
数字化赋能,
健康档案充满“3D”智慧
数字化赋能,让医疗更为高效和便捷。据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局信息中心主任沈海燕介绍,借助强大算法,系统能根据健康档案数据进行科学评价,并生成健康分析报告,让居民了解自己易患的疾病和患病的风险程度。通过拍照和舌诊进行AI体质辨证,增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居民做的检查项目也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获取在线云胶片。一个CT检查由无数帧相片组成,云胶片报告集纳几百张矢量高清影像,放大很多倍依然清晰,有利于医生精准判断病灶和病情变化。”
近年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以打造国家高质量健康管理先行省为目标,聚焦“人人拥有一份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通过推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HIS实时贯通,汇聚门诊病历、处方、检查、检验、住院等数据丰富“健康大脑”数据中心,并实时关联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整合形成全人群、全要素、全周期健康档案数据。
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从母亲怀孕就涉及到“健康档案”了,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孩子成长这个阶段的健康档案叫做母子健康手册。杭州米市巷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印雪芬表示,“分娩前后的各项检验筛查和管理内容都会一一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如监控到分娩后42天产妇出现异常情况时,会及时指导孕妇回分娩医院进行检查。到了老年阶段,对于需要术后护理、行动不便的老人,也可以通过电子健康档案数字家医模块实现线上咨询、配药等功能,在家也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无形中拉近了医患的距离。”
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
绑定亲情账号管理全家健康
从病人诊间单一的自述,到现在电子健康档案经历多次迭代优化,医生可以更高效、精准地获取患者全面的诊疗信息,德清县莫干山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副院长吕娟对此深有感触。“居民在一台机器前就可以完成基础健康数据地采集,临床医生在接诊时主动核实,得出更全面的诊断。衢州开化县池淮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汪仕平表示,“居民就诊卡一插,医生便能全面、精准地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许多村子子女外出务工,老人对用药的依从性低,电子健康档案还设计了一键绑定亲属功能,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增强亲情纽带。目前,智能的穿戴设备也在推广应用,后台随时监测、及时同步监控数据,突发疾病可通过绿色通道顺畅转诊,避免延误黄金抢救时间。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满足城乡居民对于精准化健康管理的需求,浙江省近年来积极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居民可通过“浙里办”APP检索“浙里健康e生”,便捷地查阅包括自己的健康概况、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自我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更好地管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需要了解更多自己健康档案信息的居民,可联系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健康概况:可以查阅自己的过敏史、外伤史,以及自己的家庭医生、联系电话、建档机构、是否签约、签约机构等。
医疗服务:可以查阅各种诊疗服务记录。包括门诊时间、诊断、用药记录、各类检验检查结果、就诊医生、出院小结记录等。
公共卫生:可以查阅自己疫苗接种等信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还可以查阅社区医生每次随访服务的健康管理记录,包括血压值、空腹血糖值、用药情况、随访医生、随访时间等。
自我健康管理:可以查阅自我健康管理记录的血压、血糖、BMI指数值,以及自己饮食、运动、健康饮酒、戒烟等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控制的记录信息。
图源:视觉中国
电子健康档案在医疗服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激发居民从被动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转变,有助于构建开放共享的便民服务新格局。也让医疗资源更公平高效地服务于每一位居民,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
铜仁市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务实运用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信息共融共通
近年来,铜仁市不断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以建设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抓手,推动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等基础数据库的拓展,积极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与区域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及慢病管理、老年健康管理等重点公共卫生系统的条块融合和信息共享,实施全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信息系统改造升级,积极推进实现公共卫生系统与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系统条块融合和信息共享。
建设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
铜仁市推动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等基础数据库,拓展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采集渠道,推进医疗健康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融合共享。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医疗系统。
目前,全市已实现市域内公立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互联互通、相互协同,通过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层医疗机构915.91万人次门急诊数据及22.29万人次入院数据与电子健康档案数据进行了融合归集。实现临床医生工作站调阅患者电子健康档案,以及患者在全市各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所产生的电子病历数据。临床医生工作站记录的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信息能够同步推送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更新,以及提醒和确认纳入管理,避免重点人群漏管,目前已实现全市31个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3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5个乡镇卫生院系统之间数据互联互通。
同时,为满足群众跨区域就诊需求,实现市域内跨区县调阅,即县级医疗机构可以调阅市域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的电子档案信息,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政策也同步享受市域内所有县级医疗机构报销。
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
依托铜仁市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连接贵州省村卫生室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业务系统,在依法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高质量开放。居民只要在所居住的乡镇(街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实现自主查询个人健康体检信息、血压、血糖监测情况以及家庭医生团队信息、健康教育知识等。目前,已向全市310万人开放了电子健康档案查询服务。
医院大厅。
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的电子档案、随访记录等信息,出现信息录入逻辑错误、漏填等情况将会预警提示,减少人工错误,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的规范性,进一步提升健康档案质量。通过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HIS系统等信息的联通,实现健康体检辅助检查结果数据直接传输至健康档案中,无需人工录入,对异常指标进行提示,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
推进公卫与妇幼信息系统连通
自2021年铜仁市启动实施电子健康档案与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的融合以来,全市市级已筹集530余万元,进行全市卫生健康数据汇集,逐步推进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从出生开始的服务记录。联合卫健、公安、税务、医疗保障等部门联合建成新生儿“一站式”服务,实现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上户口、参保登记、参保缴费等事项,在医疗机构一次性办理,同时将新生儿出生信息推送至居住地,及时纳入儿童健康管理。截至目前,已为5000名新生儿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积极推动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妇幼保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区块功能融合,推进信息系统的连通与数据共享,实现孕产妇管理、儿童健康体检、预防接种等健康管理信息同步到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减少基层多系统信息录入,多系统数据查询,形成全市统一的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全市预防接种信息系统已与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实现了互联互通,其他服务模块正在进行功能测试与端口连接。
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闭环协同管理服务平台
铜仁市联合卫健、政法、公安等部门共同创建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协同闭环管理服务平台,打破部门之间数据壁垒,在基础数据的源头上,实现卫健、公安、政法等部门机构信息、工作人员信息以及管理服务对象信息融合汇聚。通过网格员、村医、责任区民警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跨部门、跨机构数据动态同步更新,确保消息推送及时、信息掌握对称、沟通交流畅通,实现了患者入院、出院、日常随访等管理服务工作无缝衔接。
截至目前,铜仁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协同闭环管理服务平台已构建了7300余人的组织体系,获得了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颁发的《电子文件创新应用案例集入选证书》,并荣获了铜仁市2023年“十佳大数据应用场景”的荣誉称号。
推进慢病医防融合服务
铜仁市在实现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互联互通、相互协同基础上,积极推进慢病医防融合服务。全市每个县选择一家具备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慢病医防融合门诊,门诊医生形成团队服务模式。临床医生、慢病公卫、健康人员同步在慢病门诊办公,对就诊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健康管理、健康教育一站式服务,目前基层共设置慢病医防融合门诊32家。
同时,组织团队定期开展随访、治疗效果、服药依从性等评估与跟踪,提升慢病管理效果。通过信息系统对管理对象进行跟踪与效果分析,对病情控制不满意患者,组织市县专家进行集中会诊,调整治疗方案、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提升整体管理质量。近三年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逐年增加,血压/血糖控制率逐年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达70.94%、74.56%、76.4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达65.95%、69.02%、70.86%。
铜仁市通过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管理平台与区域范围内医疗卫生机构电子病历系统及重点公共卫生业务系统的条块融合和信息共享,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还为居民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未来,铜仁市将继续深化医疗信息化改革,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图/文 贵州省铜仁市卫生健康局)
相关问答
请问一下 电子病历 保存多少年-法律咨询-华律自媒体根据《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第19条之规定,门(急)诊电子病历由医疗机构保管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电子病历保...
住院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哪些?门诊管理系统是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诊疗流程为主线,以经济核算为基础,对患者信息、资金信息、药品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实现全科诊疗与电子健康档案数...
住院档案 叫什么?住院以后,由主管大夫写的病历,叫入院记录。俗称大病历。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及婚育史,查体情况,包括生命体征的记录,从头颅开始,各器官的正常或者阳...
门诊检查和 住院 信息会自动上传到居民健康 档案 吗,还是居民健康 档案 管理者跟踪更新?居民健康档案者会跟踪更新。居民健康档案者会跟踪更新。
医院会对抑郁症患者的疾病 档案 保密吗?其实这个问题是相对的,即存在保密的原则,又存在着泄密的现实。一个是就看有关单位领导的重视程度与管理程度?另一个就是看你想不想刨根问底?一切皆有可能?现...
病人资料医院电脑能保存多久_法律问答—华律网[回答]依据法规,病历可分为三类:1.住院病历,医院保存期限至少30年,若遗失或损坏,医院需承担责任;2.建立档案的门诊病历,医院保存期至少15年;3.自行保留...
住院电子 医保卡能报销吗-找法网电子医保卡能报销。医院可以使用电子医保卡。电子医保卡一般指电子社保卡,电子社保卡是社保卡线上应用的有效电子凭证,与实体社保卡一一对应、唯一映射,由全国社...
住院 病历 档案 怎么开证明?1、住院证明一般包括入院记录、病程记录、医嘱单、辅助检查报告单、体温单、出院证明。2、现在电子病历都会给别人保留一段时间,去打印病历时,会把出院证明打...
医院保存病人 档案 时间的规定?医院病人住院档案一般保存三十年以上。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医疗机构的门诊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十五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三十年...
低保户到医院看病用出示低保证吗?低保去医院需要出示低保证,出示了,医院有价格优惠。申请医疗救助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经审核、公示后,由县级人民政府医疗保障部门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