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分惊讶,高速钢感应加热淬火,可以实现
1.感应淬火的金属学问题
( 1 )快速加热临界点升高
感应加热的升温速度从每秒几十度到几百度,脉冲淬火更达到每秒数千度(2000~3000℃/s),由于加热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因此淬火温度比一般盐浴淬火温度要高,才能使组织转变为奥氏体并均匀化,表1为T10钢与GCr15钢快速加热时Ac1点随加热速度的加快而升高的有关数据。
表 1 感应加热速度与临界点 Ac1的关系
从实践中我们了解到,感应加热的淬火温度比常规淬火提高80~150℃,表2为常用钢高频淬火推荐的加热温度。
表 2 常用钢高频淬火加热温度
感应加热的比功率远比炉内加热大,因此加热速度快,从而促使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开始和完成的温度升高所需的时间短。
钢的原始组织对快速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核、长大及均匀化过程都有很大影响,因而也显著影响感应淬火的温度及淬火的组织与性能。图1为各种原始组织的T8钢临界点与加热速度的关系[1]。片状珠光体较球状珠光体易于完成加热时的组织转变过程,因此同一钢号不同原始组织感应淬火温度t淬必然是:t淬(退火态)>t淬(正火态)>t淬[调质(退火+高温回火)]。图中αo的物理意义:对珠光体,它表示相邻两个渗碳体间距离的一半;对自由铁素体,它表示位错网节点距离的一半。
图 1
快速加热时,Ac3点也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图2示出了亚共析钢在不同的加热速度下得到完全淬火所需的温度。
图 2
(2)快速加热能使钢获得细的晶粒或超细晶粒
在加热速度较低的范围内,随着加热速度的增大,刚完成奥氏体化所形成的奥氏体起始晶粒显著减小,但在加热速度很高时,奥氏体起始晶粒几乎不再随加热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实践证明,在感应加热的实际条件下,加热速度极高,所得的起始晶粒极为细小,并且与加热速度无关。但是,已形成的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却与加热速度有关。当继续加热到某一温度时,加热速度越小,所形成的实际奥氏体晶粒越大,如图3所示[2],所以只要加热温度与加热时间控制得当,感应加热是不会产生过热的。
图 3
2.高速钢快速加热各种现象
(1)高速钢刀片快速加热
早在1923~1924年间,前苏联沃洛格金就开始研究高速钢刀具高频淬火,可惜没有成功[3]。没有成功的原因认为高速钢制工具必须完全被淬透,或者所得的高热硬性和高强度的淬硬层比较厚才行,同时也担心高频淬火碳化物溶解不良影响其他性能。但这是比较浮浅的感知,并没有将感应淬火深入研究下去。直至1952年才有所突破,格德别尔格等终于在尺寸为3~10mm的W18Cr4V(P18)刀片淬火成功,遗憾地是没有走向工业化生产,但足以说明,高速钢刀具是可以感应加热淬火的。
(2)高速钢焊件的快速加热
高速钢锥柄钻、立铣刀等杆状刀具,不论是闪光焊还是摩擦焊,都是快速加热的典范,在几秒钟内就能将钢件加热到1000℃以上。
(3)高速钢锻件的快速加热
笔者提倡φ60mm高速钢坯料直接入高温区加热[4],即冷料不经预热,直接入1150~1200℃区。投入生产多年,锻造质量稳定。
(4)高速钢刀具淬火参量公式的运用
在高速钢工具热处理时存在一个淬火参量公式
即P=t(37+lgτ)[5]
式中 P——淬火参量;
t——淬火加热温度;
τ——淬火加热时间。
公式中的P代表了淬火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综合作用。在淬火过程,无论淬火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怎样变化,只要两者作用的结果即淬火参量相同,那么奥氏体化的程度就应该是相当的。意思是说高温短时间(快速加热)和低温长时间,只要P相同,刀具淬火的质量就是一样的。
(5)高速钢刀具炉内快速加热和半快速加热
20世纪50年代末,在苏联热处理专家的帮助下,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曾推广热处理快速加热节能新技术,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可惜留下的资料不多,笔者手上只有上海工具厂W18Cr4V钢制φ14mm锥柄钻、槽铣刀快速加热的资料[6]。报道说将W18Cr4V钢的淬火加热温度由常规的1270~1280℃提高到1300~1310℃,加热系数由原10~12s/mm缩短到5~6s/mm,刀具寿命不降反而略有提高。
( 6 )激光、电子束等高能量密度对高速钢刀具表面改性
近几年不断有报道激光等对高速钢表面改性的文章[7],指出高速钢完全可以实施快速加热。该技术方法是将高能量密度的等离子体高速作用在M42钢表面,使材料表面出现局部的快速升温和快速冷却,升温和冷却的速度可达到104~108K°/s,因此可在工件表面形成晶结构改性层,达到提高材料性能的目的。
( 7 )高速钢快速加热由来已久
高速钢问世100多年来,人们对其热处理工艺创新改革从来未停止过。前苏联曾有人狂言,对钢来说能够以任何速度加热。限于当时的条件,只局限在盐浴炉和高频加热,并且淬火件都是不能再简单的棒或片,不具备普遍性。高速钢锻造坯料的快速加热应用比较成功,大部分人认为:经过压力加工和退火后的高速钢材料,在改锻前的加热,其加热的速度是可以不受限制的[8]。当激光、电子束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屡见有高速钢快速加热表面改性成果的报道,表明高速钢快速加热已进入实质性的应用阶段。
3.感应加热淬火在高速钢机械刀片中的应用
高速钢的淬透性很好,在空气中也能淬上火,因此叫“风钢”,其淬硬性也好,在空气中也能淬到64HRC以上,磨出很锋利的刃口,故也称“锋钢”。高速钢感应加热淬火属自冷式淬火,节能环保,生产效率高。
不管什么钢淬火必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必须奥氏化,第二是立即快冷,冷却速度应大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v临)。感应加热的特点只是工件表面被加热,如果表层奥氏体化后立即停止加热,而邻近未被加热的金属能迅速地将加热层的热导走,并且其冷却速度>v临,则表面就被淬硬了。其不是靠表面喷淬火液快冷,而是由内部的冷金属来冷却,这种特殊的淬火工艺只有在高能密度加热状态下才能实现。感应加热是高能密度加热方法之一。由于功率密度极大,加热时间极短,因此也称脉冲加热。
感应加热的温度可用红外线光电高温计或光学高温计测量,也可以用目测(根据加热工件的颜色),判断淬火加热温度。
感应加热时涡流在工件上产生的热量主要用在加热所需的表面层,但是在此过程中还有两种热量从工件上散发,第一种是从加热表面向空气中散发称之为辐射热;第二种是从工件加热层向心部传导的,称之为传导热。这两种热损耗,特别是向内热传导的作用,加深了理论上的加热层深度,可以用d深=0.2 (mm),式中t为加热时间(s)。随着功率密度的降低与加热时间的延长,损耗增加。如果工件比较薄,热传导很快就会从表面传到心部,整个截面都热透了,高速钢属自硬性材料,加热停止马上就淬硬了。
嘉龙公司从2014年开始,高频试淬厚度≤6mm的刀片,投放市场,客户反映很耐用,比原保护气氛整体淬件寿命提高一倍以上,增强了我们扩大生产的信心和勇气。为适应市场需求,对厚刀片需求量增大,2015年我们又引进了超音频技术,现已投入批量生产。淬火机床也是自制的,现在能淬厚度12mm的机械刀片。M2钢淬火晶粒度及回火后金相组织如图4、图5所示。
图4 M2钢淬火金相(500×)
图6 M2钢回火金相(500×)
摘自《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版权所有
作者简介 :赵步青,高级工程师,现任安徽嘉龙锋钢刀具公司技术顾问,中国特钢学会高速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工模具钢热处理技术工作
-End-
☞来源:金属加工微信联盟_热处理生态圈。
☞本文编辑:Sonya
☞投稿邮箱:tougao1950@126.com,稿件或线索一经采用,有奖励!
近期必读热文
1文看懂钢铁热处理工艺,知识点很多,可以随时拿出来复习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让小编带你来了解一下热处理工艺。
1、热处理简介
热处理及其特点
热处理是指金属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 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工艺特点: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2、热处理工艺分类
热处理工艺分类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上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
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
3、钢铁热处理工艺
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钢铁热处理工艺制定依据——铁碳相图
铁碳相图中几个重要的点、线和温度
C,共晶点,温度1148℃,含碳量0.43%,
E,温度1148℃,含碳量2.11%,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
K,温度727℃,含碳量6.69%,Fe3C的成分
P,温度727℃,含碳量0.0218%,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
S,温度727℃,含碳量0.77%,共析点
GS(A3)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的开始线
ES(Acm)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线
PSK(A1)AS→Fp+Fe3C 共析转变线
PQ碳在铁素体中的溶解度线
钢铁微观组织结构及性能
组织和力学性能:
奥氏体:低硬度、低屈服强度,高塑性
铁素体:低强度、低硬度、高塑性和韧性
渗碳体:高硬、高强、高耐磨,低塑性和韧性
珠光体:性能取决于组织形态
莱氏体::高硬、高强、高耐磨
退火
退火工艺可分为:完全退火、扩散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及再结晶退火等。
操作方法:
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或Ac1+30~50℃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目的
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应用要点:
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一般在毛坯状态进行退火 。正火
操作方法:
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一般为空冷。
目的
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应用要点:
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淬火
操作方法:
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
目的:
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应用要点
一般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同时会造成很大的内应力,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回火
操作方法
将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经保温后,于空气或油、热水、水中冷却。
目的
降低或消除淬火后的内应力,减少工件的变形和开裂;调整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获得工作所要求的力学性能;稳定工件尺寸。应用要点
保持钢在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时用低温回火;在保持一定韧度的条件下提高钢的弹性和屈服强度时用中温回火;以保持高的冲击韧度和塑性为主,又有足够的强度时用高温回火。一般钢尽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锈钢在400~450度之间回火,因为这时会产生一次回火脆性。调质
操作方法:
淬火后高温回火称调质,即将钢件加热到比淬火时高10~20度的温度,保温后进行淬火,然后在400~720度的温度下进行回火。
目的: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加工表面光洁程度;减小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应用要点:
适用于淬透性较高的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和高速钢;不仅可以作为各种较为重要结构的最后热处理,而且还可以作为某些紧密零件,如丝杠等的预先热处理,以减小变形。时效
操作方法
将钢件加热到80~200度,保温5~20小时或更长时间,然后随炉取出在空气中冷却。
目的:
稳定钢件淬火后的组织,减小存放或使用期间的变形;减轻淬火以及磨削加工后的内应力,稳定形状和尺寸。应用要点:
适用于经淬火后的各钢种;常用于要求形状不再发生变化的紧密工件,如紧密丝杠、测量工具、床身机箱等。4、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
操作方法:
将合金加热到高温(980~1250℃)单相区恒温保持,是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厚快速冷却。
目的:
获得单相奥氏体组织;改善钢和合金的塑性和韧性,为沉淀硬化处理作好准备等;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或成型。应用要点:
固溶温度应根据合金使用温度进行调整,使用环境温度越高则固溶温度也应更高;对于过饱和度低的合金通常选择较快的冷却速度,对于饱和度高的合金通常为空气中冷却。
5、深冷处理
深冷处理
操作方法:
将淬火后的钢件,在低温介质(如干冰、液氮)中冷却到-40~-80℃或更低,温度均匀一致后取出均温到室温。
目的:
使淬火钢件内的残余奥氏体全部或大部转换为马氏体,从而提高钢件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稳定钢的组织 ,以稳定钢件的形状和尺寸。应用要点:
钢件淬火后应立即进行冷处理,然后再经低温回火,以消除低温冷却时的内应力;冷处理主要适用于合金钢制的紧密刀具、量具和紧密零件。6、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操作方法:
用氧-乙炔混合气体燃烧的火焰,喷射到钢件表面上,快速加热,当达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冷却。
目的:
提高钢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心部仍保持韧性状态。
应用要点:
多用于中碳钢制件,一般淬透层深度为2~6mm;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大型工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件。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操作方法
将钢件放入感应器中,使钢件表层产生感应电流,在极短的时间内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喷水冷却。
目的:
提高钢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心部保持韧性状态。
应用要点:
多用于中碳钢和中堂合金结构钢制件;由于肌肤效应,高频感应淬火淬透层一般为1~2mm,中频淬火一般为3~5mm,高频淬火一般大于10mm。7、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
渗碳
操作方法
将钢件放入渗碳介质中,加热至900~950度并保温,使钢件便面获得一定浓度和深度的渗碳层。
目的
提高钢件表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心部仍然保持韧性状态。
应用要点
用于含碳量为0.15%~0.25%的低碳钢和低合金钢制件,一般渗碳层深度为0.5~2.5mm;渗碳后必须进行淬火,使表面得到马氏体,才能实现渗碳的目的。氮化
操作方法
利用在500~600度时氨气分解出来的活性氮原子,使钢件表面被氮饱和,形成氮化层。
目的
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抗蚀能力。
应用要点
多用于含有铝、铬、钼等合金元素的中碳合金结构钢,以及碳钢和铸铁,一般氮化层深度为0.025~0.8mm。
碳氮共渗
操作方法:
向钢件表面同时渗碳和渗氮。
目的:
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以及抗蚀能力。
应用要点:
多用于低碳钢、低合金结构钢以及工具钢制件,一般氮化层深0.02~3mm;氮化后还要淬火和低温回火。来源:材易通;编辑:鲁班七号
相关问答
求帮忙,表面 淬火 作用?[回答]表面淬火工艺方法通过不同的热源对工件进行快速加热,当零件表层温度达到临界点以上(此时工件心部温度处于临界点以下)时迅速予以冷却,这样工件表层...
楼主请问:中频 淬火 使用效果如何?[回答]中频淬火的目的是使过冷奥氏体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得到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然后配合以不同温度的回火,以大幅提高钢的刚性、硬度、耐磨性、疲劳...
激光 淬火 工艺?激光淬火原理激光淬火是利用激光在要热处理的部分扫描,使被扫描区域快速升温,而未被扫描区域保持常温。激光淬火用途可淬硬的工件材料有结构钢...激光淬火...
钛材 淬火 ,不是氧化,是大量吸氢 – 960化工网问答4化工工业为钛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根据今年的发展趋势,使用钛的重点行业仍然是氯碱、纯碱及化肥(尤其是尿素)工业,随着有机合成和精细化工工业的发展,用钛...
如何通过改善材料的结构来改善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_作业帮[回答]热处理提高机械性能耐磨性强度等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
有谁知道:激光 淬火 使用效果如何?大家可以说一下吗?[回答]激光淬火钢铁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
哪位知道高频 淬火机 有什么优点?有懂行的吗?[回答]高频淬火与普通加热淬火比较具有以下优点:1、经该工艺处理的工件不易氧化脱碳,甚至有些工件处理后可直接装配使用。2、淬硬层深,易于控制操作,易于...
刀口高频 淬火机 有什么特点?[回答]高频淬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具有表面质量好,脆性小,淬火表面不易氧化脱碳,变形小等优点,所以感应加热设备在金属表面热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感应加...
t8钢等温 淬火 组织是?T8钢-等温淬火的组织是-B上+M+A残11、T8钢-正火态-S。细层片状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12、T8钢-等温淬火-B上+M+A残。B上是由成束的大致平行排列的条状F与分...
热处理防渗碳涂料怎么使用_涂料/油漆[回答]理,不会像钢铁材料那样产生什么相变的组织,只是用来消除冷作硬化现象,便于对紫铜后续的加工,比如拉伸、延展、弯曲等的加工。热处理工艺...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