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表应用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二单元)

小编 2024-11-23 电子应用 23 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二单元)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第一单元 时、分、秒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三单元 测量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第十单元 总复习

第一单元 时、分、秒

课题:秒的认识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再现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情景。

师:在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还有那旋转计时的“小彩旗”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你看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二、一!”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秒。(板书:秒的认识)

2.在生活的哪些地方你见到或用到过“秒”呢?

结合主题图,学生自由发言。

(红绿灯转换、赛跑等都用“秒”来计时。)

二、互动新授

1.秒的认识。

(1)进入情境,全面观察。

提问:我们知道计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钟表,仔细观察,说说你从钟面上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观察的结果。

(预设:我发现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还有5个小格……)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准确。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

(2)认识1秒。

提问:在钟面上跑得最快的那根针就是秒针。“秒”可以记录比1分更短的时间。那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教师用课件演示秒针走1小格的动作,让学生观察。

(3)体验1秒钟。

①提问:1秒有多长呢?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嘀嗒声”让学生感受1秒有多长。)

钟表发出“嘀嗒”声,两次“嘀嗒”声之间是1秒。

②1秒钟你能做什么?(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点一下头……)

③在我们的生活中,“秒”可以如何表示?

(可以出示收集的信息: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等等。)

小结:1秒的时间十分短暂。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每1分每1秒。

(4)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质疑: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表达想法:

①电子表(或钟);②有秒针的钟表;③秒表。

2.自主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提问:观察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小格?你发现了什么?

多媒体出示钟表课件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走了60个小格,走1小格就是1秒,走60个小格就是60秒。分针走了1个小格,也就是走了1分钟。因此得出:1分=60秒。)

3.切身体验1分和1秒。

看着自己手中的钟表感受1秒和1分有多长。

学生谈感受:

生1:1秒特别短。

生2: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过得也非常快。

……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

(1)师生合作,教师计时,学生按书上的活动要求进行活动。

(2)学生记录活动结果并汇报。

2.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

试一试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把结果记录下来。

(1)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

(2)班内交流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学生畅所欲言:

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经常出现在“倒计时”中。

3.1分=60秒

……

师小结:同学们,时间是由一分一秒组成的,时间在不停流逝,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让我们记住列宁的名言: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一切!

五、课堂作业

第 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

2.让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谜语:兄弟三人手拉手,从早到晚一直走。(钟表)

2.提问:对“兄弟三人”你们了解多少呢?和大家说一说。

(“兄弟三人”分别指的是时针、分针、秒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

3.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我对对碰。

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时刻。

4.质疑:我们已经学会看钟面上的时刻,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互动新授

1.时间的换算。

(1)盛泰高尔夫里面的景色非常的美。今天,我有幸被邀请到里面游览了两个小时,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

课件出示:2时=( )分

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生汇报:

生1:60+60=120分。

生2: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

生3:钟面上时针走了两大格,分针就会走两圈,就是120分。

(2)师:你们真聪明!小精灵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出示课件“做一做”:

60秒=( )分 3分=( )秒 1分40秒=( )秒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

2.时间的计算。

(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5页例2的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提问: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①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②小组讨论、交流。

③方法一:观察钟面分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9,走了3个大格,是15分。

方法二:因为都是7时多,我直接用45-30=15(分)。

方法三:用到校的时刻减去离家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7:45-7:30=15(分)。

方法四:7:30过15分钟就是7:45,因此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

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非常好,计算经过的时间有多种方法,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3)请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离家的时刻和到校的时刻,然后让其他学生帮忙算一算在路上走了多长时间。

三、反馈完善

1.填空。

(1)分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6经过了( )分;时针从数字9走到数字12经过了( )时。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结合实际情况填写,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名汇报,并说说第1小题的解题思路。

[答案](1)20 3 (2)40 10 10

2.提问:汽车从石家庄开往北京,9:10发车,下午1:45分到达,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上前讲讲解答过程。(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动手拨动指针。)

[答案]4小时35分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一单元 时、分、秒

课题:练习一 第 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并会正确地换算。

2.能正确地求出经过的时间。

3.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时、分、秒”,大家了解了有关时间的哪些知识?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1.小组合作,整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

2.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汇报小组整理的结果。

生1: 1时=60分

1分=60秒

二、互动新授

1.体验1分钟的长短。(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

(1)课件出示秒表,一起感受1分钟有多长。

(2)播放录音:《登鹳雀楼》和《广播体操》,判断所用时间的长短。

2.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

师:时间就在我们的身边,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让学生独立填写。

(2)班内交流。

3.比较大小。(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集体订正。

4.计算结束时间与经过时间。(出示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1题。)

(1)让学生观察蓝天小学作息时间表(上午),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小组交流、讨论。

(3)选出代表,班内汇报。

师归纳: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

(4)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如:①中午11:30同学们在做什么?

②第一节课课间休息多长时间?

③同学们做眼保健操用了多长时间?

……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

先说说钟面上的时刻,然后填写时刻并计算出两表之间经过的时间。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9题。

先让学生读一读题,说一说题意,然后解答。

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0题。

让学生先认一认秒表,然后通过时间的比较,判断谁跑得快,谁跑得慢。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引出问题: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行。有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准备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同学们来到操场排好队,看到开来的一辆辆大巴,兴奋地喊:“我们要去参观世博会喽!”。

请大家认真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生1:全校一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各有两个班。

生2: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

生3:三(1)班有33人,三(2)班有36人;四(1)班有36人,四(2)班有38人。

生4:五(1)班有41人,五(2)班有42人;六(1)班有39人,六(2)班有43人。

生5:三(2)班的学生人数和四(1)班的学生人数相同。

生6:一(1)班的学生人数比一(2)班的学生人数多……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主要信息板书。

二、互动新授

1.教学教材例1。

提问:(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境图)大巴车开来了,大家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35+34=

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要想求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就要先算出一年级两个班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

质疑:那么35+34应怎样口算呢?独自思考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1)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

(3)交流: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的算法?

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教师板书:

小组1:35+30=65 65+4=69

小组2:30+30=60 5+4=9 60+9=69

小组3:30+34=64 64+5=69

师:你们太聪明了!能想出这么多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这些算法中你喜欢哪种算法呢?说说你的理由。

(可以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其中的整十数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所得的结果再和一位数相加。)

2.教学教材例2。

探究: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算法,那么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出示教材第10页例2情境图)用你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算一算吧!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9+44=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指名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4)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的计算过程在答题纸上表示出来。

(5)班内展示。(课件展示)

小结:同学们,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也可以依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起。觉得哪种方法适合你,就选用哪种方法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1)、(2)题,然后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可以让学生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了解它们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

(2)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成。

②集体汇报、订正。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计算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3.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2题。

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教师提出要求:四个小组,每组两道口算题,计算得既准确又快的小组获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100以内数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某学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情景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那么,现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33+29= 23+31= 68-4= 32-6=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瞧,同学们上了开往世博会的大巴车,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

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

(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3)动车的票价比世博专线大巴贵多少钱?

(4)普通快客的票价比世博专线大巴贵多少钱?

(5)动车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

(6)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动车便宜多少钱?

……

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提问: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可真聪明!这些问题又该如何列式计算呢?

(1)学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

(4)教师归纳并板书:

65-54= 65-48= ……

交流:你怎样计算出结果呢?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可以选择一道题。)

(1)学生尝试做。

(2)小组内交流口算结果和口算方法。

(3)班内汇报。

①选择“65-54=”的学生汇报口算方法:

生1: 5-4=1,60-50=10,10+1=11

师板书:相同数位相减,列竖式的方法。

生2: 65-50=15,15-4=11

师板书: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生3: 65-4=61,61-50=11

师板书: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生4: 65-60=5,5+6=11

师板书:凑整法。

师小结:你们能想出这么多的口算方法,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可以和同桌说一说。

②选择“65-48=”的学生汇报口算方法:

生1: 65-40=25,25-8=17

师板书: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生2: 65-8=57,57-40=17

师板书: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生3: 65-50=15,15+2=17

师板书:凑整法。

生4: 15-8=7 50-40=10 10+7=17

提问总结:为什么你用15减8,而不是用5减8呢?(5不够减8,所以需要退位。)

为什么是50-40,而不是60-40呢?(这也是用了相同数位相减,个位不够减,所以需要从十位上退1当10用的方法。)

交流:把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另找一种方法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

3.观察对比,完善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65-54=”和“65-48=”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这两个减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65-54=”是不退位减法;“65-48=”是退位减法。在口算时可以用“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或“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或“凑整法”进行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口算,指名回答,要求说出口算的方法。

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5题。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制作两张数字纸条,组长拉动纸条与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口算练习。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题: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地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择优的意识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提问:(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同学们下车来到世博园,世博园纪念品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前来买纪念品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根据我们所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生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生3: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个“海宝”?

2.汇报列式,揭示课题。

(1)指名完整叙述问题,并列出算式。

380+550=

550-380=

(2)师点出课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这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学生汇报。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师板书课题: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二、互动新授

1.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1)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出380+550的得数呢?

(2)计算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组织学生汇报:

生1:用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

生2: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

(4)表扬:同学们能想到两种这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真是太棒了!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将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但是老师还有疑问:为什么得数的百位上不是8呢?

(因为十位上的8+5=13,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应该就是3+5+1=9,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口算380+550,算出38+55后要记得在末尾写上0……)

(5)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那么谁能说说在计算中有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的?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

2.探究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1)教师出示算式:550-380=

(2)提问: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思考,试算。

②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

③全班反馈:

生1:因为55-38=17,所以550-380=170。

生2:550可以看成55个十,380可以看成38个十,55个十减去38个十就剩下17个十,也就是170。

生3:用竖式计算。(让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3)让用笔算方法计算的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适当引导:十位上的5不够减,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当十,所以百位上是4减3。)

(4)请全班学生动笔算一算,交流笔算需注意的问题。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上退1,本位加十再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学生小组合作,每人算两道题,一道加法,一道减法,做完后小组内互相订正。看哪个小组做得最认真。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题。

(1)第1题: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第2题:先让学生找出要求的问题。接着说一说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后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解题的思路。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第 4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清明节”到了,学校要安排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学校组织全校1~6年级学生到巨幕影院观看电影。你们认为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

二、互动新授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

学生回答:

(1)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

(2)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

(3)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

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图尽可能多地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课件出示):

一到六年级一共来了多少人?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作出引导和肯定。

2.解决问题。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中,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估算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先求出什么?

(需要利用“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

(2)那么“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这个问题你将如何解答呢?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①学生思考。

②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

③全班交流反馈:

方法一:221+239≈400(人)

方法二:221+239≈450(人)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估算过程,说说哪种估算的方法合理。

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各自的理由。

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因此方法一的估算不合理。

生2: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坐不下。因此方法二的估算合理。

师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非整十、整百的数看作与它较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5页最下面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估算的过程。

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思考求近似数的方法,然后小组内互相说说所给数的近似数,并完成习题。

3.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6~8题。

(1)学生独立思考,试做在答题纸上。

(2)小组交流,讨论估算方法。

(3)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课题:整理和复习

第 5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练习,学生能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方法和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内容,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组内交流、整理知识。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细致地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

1.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长记录。

2.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汇报小组整理的结果。

二、互动新授

1.尝试归纳总结。

说一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要注意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内交流反馈与补充。

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

(3)分别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4)讨论、汇报: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3.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1)男生计算上面一行,女生计算下面一行。

(2)班内汇报并谈谈是怎样计算的。

(3)教师小结: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可以联系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用竖式进行计算时,一定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如果是进位加法,别忘了加进上来的数。

4.出示教材第19页“整理和复习”第3题的情境图。

(1)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解答问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1题。

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2.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2题。

3.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班内汇报、交流。

(3)对以上问题进行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学生能初步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看整时的方法,学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 认识整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大屏幕)。掌握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你们自己会看时间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1、课前老师让大家和家长一起制作了钟表,现在以同桌为小组讨论交流,你观察到钟面上有什么?看哪个小组观察的最仔细。

(1)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时针和分针,说出它们的特点。

(2) 钟面上有12个数字,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长针、短针都是按数字的排序运转的,也就是顺时针方向

(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

这三个小组汇报的真好,其他的小组也要争取下次到前面来展示。。

2、认识整时。

(1)出示主题图。

①图中都有什么,小女孩儿是几时起床的?(7时)

②你怎样看出来是7时的?

a.从墙上的挂钟可以看出来。

老师归纳: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b.从床头柜上的电子表可以看出来。

老师归纳:原来电子表是这样表示7时的,冒号前边写7,后边写两个0。

(2)出示8时、3时、6时,请学生试认。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介绍整时的电子表示方法。

(3)归纳认整时的方法。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小组讨论)

长针、短针、数字

生:有1~12的数字,它们是按从小到大转圈排列的(学生说方法)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拿钟表

1、 我拨你说。

2、 我说你拨

3、 同桌互拨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教材第85页的内容。

(1)说出时间。(2)写出时间。

(3)完整地说一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干什么。

(4)讨论:小明9时在做什么?

2、交流:(1)这是什么时间?

(2)怎样说就更好一些?

3、练习十九第3、4、6、8题。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个朋友——钟表,你都了解了什么呢?我们以后要珍惜时间,做个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学生。 你对自己这堂课的表现是怎么评价的?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对自己或同伴表现作出评价。

相关问答

幼儿教师编制上岸经验分享?

经验分享一:超时问题:试讲我也吃了提前招的经验,也就是高校大学生提前招聘我试讲超时了!所以我对超时很忌讳!!因为我一般升华突出教案道德那方面的东西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