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慢半拍”到“快一步”
有这样一所学校,以前,学校每年的招生计划由石油部门直接下达到学校,毕业生也由石油部门“照单全收”,全部安排就业。2001年,石油系统突然提升了就业“门槛”:进入石油系统就业要求必须有本科以上学历。该校的毕业生第一次被“老东家”拒之门外。2003年就业季结束时,200多名毕业生未就业。
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缝隙”如何弥合?
带着这些问题,学校组织教学、科研、招生就业等部门精干力量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历时40余天,共走访了200多家企业。这次调研后,一场延续至今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拉开了序幕。如今,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8.48%。
这所学校,是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其前身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简称承德石油高专)。今天,让我们探寻这所学校扭转就业劣势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历程。
先行一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是科技局新班子上任后走访的第一个单位。”河北省承德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崔海涛清晰地记得,去年他和局长苏艳华刚一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与该校校长于立国、副校长鲍远通举行座谈会。
原来,在承德市科技局新班子上任伊始,《国务院关于同意承德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便摆在他们案头。如何落实国务院有关精神,建设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科技局乃至全市的头等大事。为此,他们一同来到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问计”。
经过商议,双方一致提出,以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为依托,联合市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承德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针对制约承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和产业短板,以及水源涵养能力、传统产业转型、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前身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原石油工业部直属9所高校之一。先让时间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国家取消普通高校毕业生由国家“包分配”,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进行“双向选择”。但是,对于承德石油高专学校,每年的招生计划由石油部门直接下达到学校,毕业生也由石油部门“照单全收”,全部安排就业。一时间出现许多高分考生宁可放弃本科重点高校,也要争相报考承德石油高专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2000年。是年,该校划归河北省管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与河北省共建。也是在这一年,学校才第一次匆忙面向社会就业市场,新设了两个非石油专业;第一次进行扩招,招收石油相关专业565人,非石油相关专业469人,招生规模扩大了两倍,年招生首次突破千人。但此时,学校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就业压力,压根没有想过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也没有深入细致思考过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时任学校副校长的于立国陷入深思:企业并不是不缺技术人才,但无论学校怎么改革教学,培养出的人才总是离企业的需要有那么一段差距;学校与企业间,总存在那么一道无法弥补的“缝隙”。
“学校总是根据企业、行业当下的需求去制订培养计划,等学生毕业时,要么企业早已经完成转型升级,要么同类型人才就业岗位已经饱和,人才培养总是比企业急需‘慢半拍’。”当时,于立国认为,这正是“企业缺人才,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源。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要瞄准企业当下需求培养人才,提出了‘零距离’‘无缝对接’‘引厂入校’‘把课堂搬到车间’等理念和做法。但学校的人才培养周期一般为3—4年,而当前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周期明显要短于学校的人才培养周期。”于立国思考的是,如何根据地方产业布局、产业升级规划同步调整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方案,瞄准企业两三年、三四年之后急需的人才,让人才培养比企业实际发展“快一步”。
“待到行业、企业大规模转型升级到来时,所需人才也已经培养出来,正好对行业企业雪中送炭,也避免了高校毕业生的‘同质竞争’。”于立国说。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政府和学校合作,对标产业布局培养人才便成为学校最关切的事。
送走了崔海涛一行,于立国和副校长鲍远通召开了由教务处、科研处等部门参加的另一个会议,会议逐项分析了承德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议题:在总结塞罕坝植树造林经验基础上,开发节水造林、荒漠化治理技术并在全市推广;开发绿色农林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及相关机械设备,并投入项目资金,组织国内外高层次专家研发技术,建设、扶持相关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开发“互联网+智慧旅游”相关技术,并投入资金、研发技术,扶持提升当地旅游业……
对于如何开发建设新专业、调整改造旧专业、培养承德市可持续发展急需的相关技术人才,于立国立即与教务、科研等部门展开调查论证。
其实,类似这样的会议在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已经不是第一次。
2018年,承德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与发展分析报告》出台,指出在装备制造、旅游、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诸多领域,进行“1+N”大数据产业布局,因为在人工智能产业向智能化跃升的过程中,由于企业对信息化技术、人工智能缺乏了解,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人才,已严重影响企业的转型升级。据测算,在未来5到1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全市急需数据采集、数据清洗等专业人才3万—4万人。
就在这一年,学校调整了相关专业的设置,在计算机系增设了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专业,在其他专业增设了大数据等课程。调整后的第一年,学校在云计算、大数据专业招生100人。今年,正值2018级专科生毕业,这100名学生早在年初就已被一抢而空。
“专业布局调整与产业布局调整同步,产业所需人才培养就能比产业相关企业先行一步。”看到学校毕业生如此受欢迎,于立国说,“当这些产业布局项目上马实施,企业急需相关人才时,学校为企业量身培养的人才正好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直接上岗,这才是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
深度参与,在企业研发中把握行业转型趋势
承德市众恒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已初具规模的高科技公司。目前,该公司开发的大型冶金企业金属冶炼“无人车间”技术已经在内蒙古包头铝业等大型冶金企业投入使用,年产值已达数千万元。
2017年,公司董事长卢希龙创建了承德市众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当时,公司只有他一人。学校选派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师王冠群等人,带领8名学生组成了技术团队,众恒公司出题,团队攻关。
三年多来,团队攻克了“钢厂无人车间控制系统”,已完成实验室试验和模拟车间中试,目前正在山东和当地两家钢厂进行生产现场试验,并已列入承德市可持续发展计划,并获得100万元资金支持;“铝厂无人车间控制系统”两台样机已在包头铝厂完成终试,试运行一年也已到期,厂家又一次性购买5套,目前正在生产,年底交货,国内其他大型铝业公司也表示要引入该系统,订单正在洽谈中,仅此一项,众恒公司今年营收就达到3000多万元;“铝厂粉尘监测系统”也已完成研制和中试,目前正在山东信发铝业进行终试。据预测,上述3套系统完成终试后,众恒科技公司年营收将突破亿元。
在系统研发工程中,教师们除了带领学生直接参与研发外,还把整个研发过程引入专业教学,让电工电子专业的100多名学生间接参与。目前,首批直接参与研发的8名学生除4名被众恒公司直接留用外,其他4名已直接被引进该系统或准备引进该系统的钢厂、铝厂聘为高级技术人员,间接参与研发的学生也成为了各大企业争相选聘的目标。
“由学校直接‘孵化’企业,帮助企业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并将这些核心技术研发过程列入到教学课程中,待这些核心技术打开应用市场、企业得到发展壮大的时候,学校人才培养也已完成。”于立国说,“企业的核心技术应用到哪里,人才就会输送到哪里。核心技术在应用市场的竞争力,就是学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由于掌握该项核心技术的人员不但在应用该技术的企业没有,其他学校也没有。因此,我们的毕业生就会成为企业的不二选择。”
人才培养不仅要对标企业,还要与行业发展趋势同步。这样才能在人才培养上比行业、企业先行一步,在就业市场上变被动为主动。
在承德市,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较早。上世纪50年代,受到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影响,工业过程控制仪表、非金属材料试验机、称重仪表、输送机和民用仪表等相关企业先后落户承德。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承包等形式的不断推进,仪器仪表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诞生了一大批民营仪器仪表企业。
由于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这些民营企业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快速崛起并迅速发展,使仪器仪表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承德市特色产业。
2006年,国家科技部批准授予承德市高新区“国家火炬计划承德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如今,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仪器仪表产业在承德市已经形成了一个拥有300多家企业的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26.5亿元。
在于立国看来,由于各科研平台承担的科研项目大都是行业、企业当前普遍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直接对接科研平台的项目,就是让学生直接掌握解决企业“卡脖子”问题的技术。相对于没有掌握这些技术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会更有竞争力。
2019年6月,机械工程系教师田辉深入承德华远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调研。该公司主要为全国各大汽车厂生产整车装配线,当时企业刚接手一个大订单——为某大型机场生产行李输送线,机场要求在2019年底安装完成。然而,由于汽车装配线与机场行李输送线在速度、重量、尺度等方面的要求参数不同,工厂正在对原有生产线进行重新设计改造。按照以往经验,光是生产线重新设计,就需要两个多月时间,加上产品试制、正式生产、运输到位、安装调试,年底交付使用压力很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田辉依托学校智力资源,组建专题攻关团队。在对该企业成熟产线及新的订单需求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团队发现,原生产线并不需要整体重新设计,只需按照机场要求做部分调整即可。据此,团队为该企业设计了一套智能设计建模软件,设计人员只需把新产品要求的参数输入该平台,生产线上的哪个部位、哪个部件需要调整、调整参数便一目了然。过去需要两个多月才能完成的任务,只需要数小时便可完成。此项改造不但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
在这个项目完成时,学校也同步调整了机械工程、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的课程方案,开设了“嵌入式应用技术”“工业网络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基础”“智能仪表设计制作与故障诊断”等专业课程。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从应届学生中进行选拔,开办了嵌入式应用开发、工业机器人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三个方向的工程实验班,培养了一批工业智能化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前,首届学生毕业前就已被企业抢空。
紧跟行业发展趋势,离不开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此,学校专门出台文件,要求专业教师每五年必须到相关企业全脱产下厂并连续工作半年。在这半年中,教师不但要为企业转型升级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而且必须撰写一份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趋势报告,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未来趋势,为所教专业提出课程调整方案。教师的下厂实践,也为学校人才培养规划和专业教学内容的“随行业、企业转型趋势提前一步进行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目前,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有河北省仪器仪表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仪器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流体测控工程实验室、河北省石油勘探开发仿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省级专业科研平台和承德市大数据可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7个市级科研平台,这些平台每年都承接大量省、市级科研任务,每个平台对接多个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引领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开展研究,提供全过程创新创业辅导服务,近五年共带动1500余名学生参与300余项科研项目研发。
大师引领, 技术素养紧跟 生产工艺升级
“在学校学到的焊接技能难以完成高要求的焊接任务,不敢接手高难度工作。”在一次毕业生回访座谈中,当从焊接专业教师一路成为校长的于立国,听到学生反映的这个问题时,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学校一直按照操作工标准教授学生,学生走向企业后为什么完不成高标准的焊接任务?
“长期以来,学校非常注重学生的‘技术’培养,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技术’就会解决企业的问题,而忽视了工程素质的培养,殊不知,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工程素养,同样不会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于立国深刻地认识到制约学校技术培养的关键问题:“职业学校的大部分教师并不具备较高的工程素养,工程素质的培养只能在就业后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由企业培养。”
要使学生成为能手、高手,教师就必须是能手、高手。学校现有师资队伍的学历水平和知识理论水平普遍较高,但在工程素养和职业技术技能方面却存在短板。面对这个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难题,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的“技能大师进课堂”将工程素养培养提前到学校课堂。
胥林东,就是这样的背景下引入的一位“大师”。作为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胥林东曾为河北钢铁集团承德钢铁公司焊工高级技师,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2018年进入学校后,胥林东团队将“裂缝来源判别过程”引入到“焊接冶金”课程中的焊接缺陷及控制课程章节,让学生掌握“应力腐蚀裂纹”的特征;将“应力裂纹产生原因分析”引入“焊接生产与工程管理”的焊接生产质量管理章节,教会学生应用焊接质量因果分析图法原理,对导致焊接质量问题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筛选、排除。结合反应釜的案例,胥林东拟定“不锈钢”为覆层的复合钢结构供学生练习,考查学生对“焊接冶金”与“焊接生产与工程管理”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在人、机、料、法、环五个焊接质量要素全面分析金属结构改变带来的工艺问题。
对于学生的技术操作,胥林东对学生的要求近乎苛刻,甚至不允许学生一个头发丝暴露在外。“焊接质量高低不仅仅取决于施焊人的操作技能水平,还受到焊接洁净度、环境等细节的影响。因此,在焊接过程中着装一定要满足洁净度要求,防止对焊缝产生二次污染。”胥林东立下很多“规矩”,要求学生对焊接破口修磨完成后需使用吸尘器清理工作环境,采用化学试剂清理完毕的破口需及时采用美纹纸覆盖。操作过程杜绝一切物体及工具触碰到镍层金属,等等。
几年前,承德钢铁公司承接了承德市煤气管道焊接制作任务,但焊接站完成的焊缝,质检时在焊缝内部出现严重气孔超标缺陷,由于达不到质量要求,工程被几次叫停。令公司高层没有想到的是,这一问题被入职不久的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焊接专业毕业生金义鹏解决了。金义鹏采用案例剖析知识,把现场的环境与焊接工艺流程细细梳理之后,发现此次施工由于露天操作,现场的风会对气体保护焊产生不利影响。于是,他在每个焊枪上加装了大型号气体防护罩装置,问题迎刃而解。金义鹏在工作不到两年时间后被提拔到了技术管理岗位。
多年来,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将改革的着力点放在了人才培养模式上,从追热点、规模扩张转为内涵发展,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上升。据统计,该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再创新高,达到98.48%。2022年的就业率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教育报》2022年04月01日第5版
作者:特约通讯员 杨占苍
承德市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主播日记 谢冬梅:线上教学做法和体会
《热力发电厂》线上教学做法和体会
谢冬梅
本学期我讲授的课程是《热力发电厂》,热动1801/02/03/班,共 67人,采用了云课堂+企业微信+微信群的教学手段。云课堂(智慧职教)是我一直使用的线上教学平台,比较熟悉,但是对于企业微信直播平台本人比较陌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以前对网络直播也比较抵触。这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受到了一次最真实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突然感觉自己的任务很重很神圣,我也可以不仅仅躺在家里为祖国做贡献了,我可以在家给我的学生上课了,可以让他们停课不停学了。因此在看到疫情没有缓解,估计得延迟开学的情况下,于2月15日开始准备线上课程。
一、课前准备
首先把原来每节课程内容的大课件进行拆分,按知识点分成若干个颗粒化的小课件,并录成小视频。每个知识点小PPT后面都梳理出“课后问题”,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和找到重点难点。本门课程共拆分成65个颗粒化的知识点,现已完成50个,这种颗粒化的知识点便于讲解和学生消化吸收。在云课堂里建立了约500道题的题库,并把题目组合建立作业库,并随课堂发布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本门课程正好用的是我自己主编的公开出版教材,因此把电子教材也按知识点拆分,并随课堂发布,便于学生详细研读。在课堂前几天就精心设计了每一堂课的教学组织过程(见附表),并在职教云课堂平台上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组织设计。
课前推送资料,包括课件PPT,MP4和本节课程内容的电子教材,及需要查阅资料的链接等,让学生提前下载,便于线下查看,避免高峰时段网络拥堵。
课程做好的知识点框架
每个知识点都录了讲解视频
云课堂中发布的电子教材
每个知识点都梳理出课后问题
在云课堂建立题库
作业库
提前做好的课堂设计
课前推送的资料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
课前布置任务提出要求
二、课中教学
课中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首先通过云课堂平台签到,通过签到,督促学生开始进入学习状态。通过企业微信平台分享屏幕,讲解过程中利用PPT画笔功能在课件上进行标注,补充没有黑板的不足,画笔功能不影响课件的播放,也起到了重点提示以及补充说明作用。建立微信群及时和学生沟通,及时发现直播过程中出现的小状况。
通过PPT讲解课程主要知识点,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有配套的作业,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消化重点和难点。以第三周的2次课为例,共设置配套作业6次,课堂上组织头脑风暴2次,课堂讨论2次,摇一摇方式的课堂提问2次,随时抽查学生听课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进行师生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作业,老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课堂上针对学生作业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及时给学生讲解,把难点消化。课中也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并及时引入课程思政。
签到
课中组织的活动
企业微信里发起会议
通过企业微信平台分享屏幕讲解
课堂讲解
学生在课堂动手画图讲练结合
课堂作业答题情况
课堂讨论
学生端接收到的学习画面
课中通过微信群和学生及时沟通
摇一摇课堂提问
头脑风暴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状态,引入课程思政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效果
三、课后交流
课后主要是完成课堂没有完成的作业,比如画图题,就要求课下画图拍照上传(第三周共2次),对课堂讲解的发电厂三大热经济指标,是学习重点,为了让学生掌握和后续计算题方便使用,课下要求学生写下来公式并拍照上传(第三周共2次)。
课后还组织问卷调查(第三周1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11月即将举行的全国发电机组仿真集控运行大赛的态度,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便于老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根据情况安排后续赛前准备工作。课堂作业提交时间也都延续到了当天20:00提交,这样学生为了得高分就再回放课程讲解视频或者回看课件、研读电子教材等获得正确答案,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从作业成绩看100分的占到了99%。
通过三周的线上课堂运行,熟练掌握了企业微信平台的使用方法,保证了线上课程的顺利实施。整体来说,上课过程平台顺畅,上课效果良好,学生课堂活动参与热情也很高。上完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纷纷给老师发来问候,说明学生对课堂学习效果是满意的。课后进行的问卷调查学生也反映了“学习效果很好,课堂内容数量合适,难度合适,都能听得懂”。相信通过严谨负责的备课上课和细心温暖的交流沟通感染学生,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师生一定能共同把线上课堂的每一节课上好学好。
四、不足和改进
周五上课时,出现了企业微信自动掉线现象,重新登录后,运行比较顺畅。可能与平台拥挤不稳定有关,好在学生通过微信群及时告诉老师,及时进行了纠正,对课堂整体效果影响不大。
我们班有3个新疆的同学,在三周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网络卡顿现象,比如签到签不上,进课堂自己进不去等,老师给手动拉进课堂后,听课还是比较顺畅的。
总的来说,经过前期资源和平台使用方法的准备,前三周的线上授课过程顺利,学生课堂表现积极,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要一如既往,积极且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另外结合当前形势,克服自己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弱点,从小事热点事件上建立讨论话题,并适时进行引导传播正能量,在课程思政上多下功夫。
课后作业
课后问卷调查
仿真大赛问卷调查
课程统计分析
课堂教学过程
附表
《热力发电厂》教学设计与实施
第三周,周五
一、授课时间2020.3月20日星期五第1大节
二、教学内容:2.3,2.4
三、教学工具:使用智慧职教云课堂讨论讲解+企业微信
四、教学实施步骤
来源: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相关问答
承德石油 学院网络都啥系统?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server、linux、unix、macosserver、freebsd、ciscoios、juniperjunos和hp-ux等。详细介绍:1、wind...
承德石油 专科怎么样,石油专业就业情况如何?在石油学校文科而言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算是比较好一点的了。要知道,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一个靠石油系统起家的学校,老四个系+石油工程就业是没的说,其他系...
承德石油 大学都有哪些专业?一共41个专业,有十一个系,机电热化是四个大系,其它的还有石油系,旅游系,建筑系,数理系,人文社科系,汽车系,计算机系,当然最好的还是机电热化四个系,就...一共...
承德石油 高专好吗?就业怎么样?承德石油最近几年就业好的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等。我本身就是学的石油工程;我感觉这个专业男生就业还行,只要是你想签就有工作,但大多数都是...
承德石油 多大?1.承德石油的规模很大。2.因为承德是中国重要的石油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储量庞大,所以承德石油的规模也相对较大。3.承德石油的规模之大,不...
承德石油 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就业好吗?石油专业480分能上吗?他的汽车设计制造专业好吗?机械类的呢?承德石油最近几年就业好的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石油工程技术专业等。我本身就是学的石油工程;我感觉这个专业男生就业还行,只要是你想签就有工作,但大多数都...
河北 承德石油 高等专科学校多大?河北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0年,是河北省重点高等职业学校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校规模逐渐壮大,现有校园面积约为1595亩,学生总数超过1万人。该校...
承德石油 高等专科学校的会计电算化就业率怎样?答:在石油学校文科而言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算是比较好一点的了。要知道,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是一个靠石油系统起家的学校,老四个系+石油工程就业是没的说,其...
河北 石油 职业技术大学有空调吗?有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刚刚整合后成立的公立本科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北省人民政府管...
承德石油 高等专科学校的选修课的成绩怎么查呀?学校网站上,应该在教务系统里,把自己学号密码输入然后选成绩查询学校网站上,应该在教务系统里,把自己学号密码输入然后选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