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应用祝融号 祝融巡视,两器合影,天问一号会开展哪些科学探测?

小编 2024-11-28 电子头条 23 0

祝融巡视,两器合影,天问一号会开展哪些科学探测?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haibaraemily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021年5月22日10:40,天问一号着陆后的第7天,我国首个火星车“祝融号”缓缓驶离着陆平台,踏上火星乌托邦平原表面,行驶了0.522米。

△着陆平台与火星车分离示意图(上);祝融号驶离着陆平台之前和之后的场景(下),由火星车的前后避障相机拍摄。来源:航天科技集团

这短短一小段路程,标志着我国正式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火星巡视的国家 (详见:天问一号,着陆火星!

https://mp.weixin.qq.com/s/I7BbwzE6t-Bp65gSA6Oj1w),也标志着天问一号成为人类首个在一次任务中实现“绕、着、巡”三大目标的火星探测任务

开胃小菜之后,2021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一系列“火星大片”,其中不仅有火星车拍摄的着陆平台:

△火星车在着陆平台东偏南60°方向约6米距离处拍摄(注意国旗左侧的熊猫和灯笼,那个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来源:CNSA

还有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着巡两器合影 ”——火星车通过自己车底分离出的相机,拍摄了自己和着陆平台的同框照。再一次,中国航天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地外星球探索史诗时刻

△火星车行驶至着陆平台南向约10米处,从车底释放分离相机,摆好拍摄位置之后再回到着陆平台旁边。分离相机拍摄的照片先传给火星车,再由火星车传给天问一号环绕器,由环绕器中继传回地球。来源:CNSA

上一次,是2019年1月11日,玉兔二号月球车与嫦娥四号着陆器 的两器互拍,月球车的全景相机拍摄了嫦娥四号着陆器,着陆器的地形地貌相机拍摄了月球车。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月球车互拍。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上上一次,是2013年12月15日,玉兔号月球车与嫦娥三号着陆器 的两器互拍。

△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互拍。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相比于曾经的两器互拍,这次的两器合影解锁了新机位,也更加有创意,可以说是越来越会自拍啦~

事实上,玉兔二号月球车至今还在月球上健康工作着,这也意味着我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同时在两颗地外星球上拥有工作中的巡视器的国家

中国深空探测史上的新时代,已然开启。

从踏上火星表面的那一刻,祝融号就正式开始了火星巡视探测,而在火星上空飞行的天问一号环绕器,也会在为火星车中继数据之余开展火星遥感探测。

它们会开展哪些科学探测,会有哪些科学发现 ,是由它们携带的科学探测仪器决定的。

在前几期介绍了天问一号的准备工作、发射和着陆之后,这期将全面介绍一下天问一号和祝融号带了哪些“装备”(科学仪器) ,以及它们的科学探测目标 。(前情提要:2月到火星,5月才准备着陆,天问一号到底在“墨迹”啥?、天问一号,着陆火星!https://mp.weixin.qq.com/s/cBGtGJ7A7FLquQgt8qaDCA,本期内容比较多,大家可以收藏了慢慢看,或者按小标题跳过一些,挑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看)

△天问一号整体外形。来源:航天科技集团

整体

天问一号总重约5吨,由环绕器着陆巡视组合体 两部分组成,着陆巡视组合体包括着陆平台火星车祝融号 两部分,两者都打包装在气动外罩 内。环绕器重约3175千克,着陆器重约1585千克,火星车祝融号重约240千克。

防止有些读者看晕,这里再多说一句:环绕器、着陆平台和火星车,都是天问一号的成员,只是“天问一号的火星车”这个成员自己还另外有个名字叫“祝融号”,就像“嫦娥四号的中继星”另外有个名字叫“鹊桥号”,“嫦娥四号的月球车”另外有个名字叫“玉兔二号”一样。

△天问一号的各部分。来源:CNSA

天问一号的气动外罩和着陆平台只负责进入火星大气层、下降和着陆(EDL),没有携带科学仪器。环绕器携带7种 科学仪器。火星车携带6种科学仪器 [1, 2]。

△天问一号环绕器和火星车的科学载荷。来源: 参考文献 [1, 2]

注意,这里说的都是“科学”仪器,事实上探测器还会携带诸多工程仪器,例如避障相机、监视相机、星敏感器、惯导装置等等。开头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的照片,就是工程仪器(避障相机)拍摄的。

火星车计划开展约90个火星日的巡视探测,在此期间,环绕器会停留在通讯中继轨道 (近火点265公里、远火点12500公里,周期约8.2个小时),为火星车和地球传递信息和数据。

之后,环绕器会降轨至科学探测轨道 (近火点265公里、远火点12000公里),计划在这个轨道上对火星全球展开1个火星年(约2个地球年)的近距离遥感探测,同时可以兼顾火星车的数据通讯。

△天问一号的任务安排。改编自:参考文献 [3]

环绕器的科学仪器

环绕器共携带了7种 科学仪器:① 中分辨率相机 (MoRIC)、② 高分辨率相机 (HiRIC)、③ 矿物光谱分析仪 (MMS)、④ 次表层探测雷达 (MOSIR)、⑤ 磁强计 (MOMAG)、⑥ 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 (MINPA)和 ⑦ 能量粒子分析仪 (MEPA)。

△天问一号环绕器的组成和仪器。来源:WLR2678

中分辨率相机(MoRIC)和 高分辨率相机(HiRIC)

天问一号环绕器共携带了两个光学相机 :① 中分辨率相机(优于100米/像素@400千米高度)和 ② 高分辨率相机(局部分辨率优于0.5米/像素@265千米高度),中分辨率相机可以拍摄彩色照片,高分辨率相机可以拍摄全色(黑白)和彩色照片。

△天问一号环绕器的中分辨率相机(左)和高分辨率相机(右)来源:参考文献 [2]

光学相机是诸多深空探测器的标配,我们看到的许多火星美图,都是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火星快车、火星全球探勘者号(MGS)等探测器的相机拍摄的。

△现有火星探测器光学相机代表。来源:NASA、ESA

天问一号环绕器搭载了两种不同分辨率的相机,这是目前国内外环绕器所常用的配置方式。因为对环绕器来说,拍摄更高清的照片和一次性拍摄更大一片区域难以同时满足:分辨率高的相机视野小,分辨率低的相机视野大。以天问一号为例,环绕器的中分辨率相机一张照片可以拍到400千米宽的区域,而高分辨率相机一张照片只能拍出9千米宽的区域。(这个问题我们前几期详细讲过《2月到火星,5月才准备着陆,天问一号到底在“墨迹”啥?》

https://mp.weixin.qq.com/s/cBGtGJ7A7FLquQgt8qaDCA)

△天问一号环绕器光学相机参数。来源:参考文献 [1, 2]

通用的解决方法就是探测器同时携带两个不同分辨率的相机 一起工作:用中分辨率相机来快速获得大视野内的整体情况,寻找值得进一步仔细探测的区域;用高分辨率相机专注于拍摄某一小块想要重点观测区域的细节。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中分辨率(CTX)和高分辨率(HiRISE)相机图幅和分辨率对比。来源:行星事务所/haibaraemily

目前火星拍照的主力探测器之一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 就是采样用了这种双分辨率相机协同工作的配置:中分辨率相机(CTX)分辨率6米/像素,图幅30千米宽,高分辨率相机(HiRISE)分辨率0.3-0.5米/像素,图幅6千米宽(@ 300千米高)——后者也是天问一号之前唯一能拍摄优于米级分辨率火星影像的相机。

△MRO的CTX和HiRISE相机。来源: NASA

不止火星探测器,大名鼎鼎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的宽角(WAC)和窄角(NAC)相机、卡西尼号的宽角(WAC)和窄角(NAC)相机均采用类似的策略。

△双分辨率相机协同工作的模式。来源:NASA

这是天问一号环绕器中分辨率相机拍摄的火星北极区域。

△2021年3月4日发布。来源:CNSA

这是天问一号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拍摄的火星表面,分辨率达0.7米/像素(@ 330-350千米高度),与目前最高清的HiRISE相机分辨率达同一量级

△2021年3月4日发布,拍摄区域距祝融号着陆点约30千米,可以看出大量地形地貌细节 。来源: CNSA

环绕器的高分相机还拍到了着陆平台、祝融号火星车和着陆组件在火星上的照片,几米大小的组件也能尽收眼底。

△2021年6月7日公布的天问一号着陆前后对比图,可以看到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平台和其他着陆组件对着陆区的影响。来源:CNSA

由于高分辨率相机的图幅限制,目前火星优于米级的高分辨率影像覆盖的区域还非常有限。天问一号高分辨率相机的加入,有望让我们看到火星更多区域的高清照片。

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MMS)

“光谱”探测是一种常用的遥感探测手段。不同物质反射/辐射光的特征是不同的,结果就是含有某种物质的反射/辐射光谱图像在某些特定的波段会表现出明显的吸收/辐射带。这是科学家们在不能亲身前往的外太空里寻找某种物质时搜寻的“指纹”。

无论是环绕器搭载的光谱仪还是巡视器(火星车)搭载的光谱仪,本质来说都是通过观测目标区域反射/辐射光谱中的特征,来探测星球表面含有哪些矿物,分布是什么样的 ——区别只是不同光谱仪的探测频段和分辨率有所差异,可能探测到的物质成分也就相应有所差异。

△天问一号环绕器矿物光谱仪参数和外形。来源:参考文献 [1, 2]

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的矿物光谱仪探测频段在可见光到中红外范围(0.45-3.4 μm) ,这个波段的光谱仪在火星环绕器上也比较常见,例如火星快车上搭载的OMEGA成像光谱仪(0.5 - 5.2 μm)、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搭载的CRISM成像光谱仪(0.36 - 3.92 μm)也都覆盖了相似的波段范围。

△OMEGA光谱仪( 左)和CRISM光谱仪(右)的工作原理示意。来源:ESA、NASA

这个波段内可能探测到多种形式的水以及与水有关的矿物 ,例如:诸多水合矿物 (富铁、镁、铝的层状硅酸盐等)的反射光谱在1.4、1.9、2.2、2.3、2.4 μm处有有V型特征吸收带;水冰 的反射光谱在1.3、1.5、2.0和3.2 μm处 有V型特征吸收带,之前介绍过的科学家们在火星中纬区域发现的水冰(《科学》杂志||未来的火星移民:凿冰饮水,指日可待?

https://mp.weixin.qq.com/s/eKAV84awZh6YQIZPGYJ-xg),在月球南北极发现的水冰(实锤了,我们的月球真的是颗“水冰月”!https://mp.weixin.qq.com/s/JTd70YI2CYcK7heNSeYp3A),都是借助这种光谱特征发现的。当然,其他在这一范围内有吸收特征的物质也有可能被探测到。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搭载的光谱仪CRISM在火星中纬区域地表之下发现水冰的“指纹”(1.65 μm处的尖峰是仪器问题)。改编自:参考文献 [4]

这是OMEGA成像光谱仪和CRISM成像光谱仪在火星表面探测到的水合矿物分布,天问一号也可能探测到这类矿物。这些矿物的含量和分布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火星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水环境变迁。

△OMEGA光谱仪(蓝点)、CRISM光谱仪(红点)和两者联合(黄点)探测到的火星表面水合矿物分布。来源:参考文献 [5]

次表层探测雷达(MOSIR)

不同物质的介电常数(可以简单理解为让电磁波衰减的能力)不同,因此探测器收到的从不同物质分界面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的时间和强度就会不同。次表层雷达的探测原理就是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借助测量到的雷达信号接收时间和反射强度,反推这些雷达信号穿过了哪些不同的物质,每层物质有多厚。

对火星来说,次表层雷达尤其可以用来探测地表下的水冰层、冰层下的液态水 这类有着迥异介电常数的物质分层,也在过去2艘火星环绕器上有过成功的应用:火星快车号的雷达MARSIS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的雷达SHARAD都取得过重要科学成果。

△火星快车号三根展开20米长的雷达天线(左);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的两根10米雷达天线(右)。来源: ESA、NASA

我们2018年介绍过的火星南极冰层之下发现的疑似液态水湖,就是借助火星快车号搭载的次表层雷达发现的(这一次,我们在火星找到了冰下湖?

https://mp.weixin.qq.com/s/Pl7jNjdroXJ92SuMtM1VNw)。

△测地雷达探测浅表层结构(此处是冰层下的液态水)的原理示意图。

改编自:参考文献 [6]

天问一号的环绕器的次表层雷达共包含5根天线 :4根5米长的主天线安装在飞行方向的底部,构成两组正交偶极天线组;1根1.2米长的单级甚低频接收天线(VLF)位于飞行个方向的侧边 [7]。4根雷达天线的正交分布方式与已有的火星快车号MARSIS雷达和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的SHARAD雷达都不同。甚低频射电接收天线(VLF)虽然和雷达天线一体化设计,但主要服务于与后面讲到的火星磁强计、火星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火星能量粒子分析仪一同探测火星的空间环境。

△天问一号环绕器上雷达天线的分布:底端2根Y向天线(Y ANT)和2根X向天线(X ANT)大致垂直,Z向的甚低频天线(VLF ANT)位于飞行姿态的侧边。来源:参考文献 [7]

天问一号环绕器上的次表层雷达主要探测目标也是与火星生命有关的水冰和液态水分布 ,相比于祝融号火星车上的次表层雷达,环绕器雷达的探测深度较深,可达土壤100米,冰层1000米深

△天问一号环绕器次表层雷达外形和参数 | 参考文献 [7]

天问一号次表层雷达探测到的成果可能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当探测到地下有“异常”区域时,雷达图像中会表现为“亮线” 。次表层雷达剖面图里的亮暗体现的是回波信号的强弱 ,并不是实际的地下剖面照片,即分界面的亮线对应着雷达反射强度较高的区域。

△金星快车号次表层雷达探测到的火星南极层状堆积层结构,双程脉冲走时是雷达信号从发出到接收的时间(往返)。改编自:参考文献 [8]

火星磁强计(MOMAG)、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MINPA)和能量粒子分析仪(MEPA)

天问一号环绕器的这三个仪器主要探测目标都是火星的空间环境 ,包括火星的周围的磁场、诱导磁层、太阳风与火星高层大气/电离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火星没有地球、水星那样内部自发的偶极磁场(专业点叫“内禀磁场”),但火星有大气层和电离层。电离层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造就了火星如今的空间环境;再加上火星的壳层还有一些不对称分布的剩磁,这让太阳风与火星的相互作用变得更加复杂了一点。

△太阳风与火星相互作用示意图。来源:参考文献 [9]

通过对不同空间位置处的火星磁场、离子与中性粒子、能量粒子等方面的探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星内部结构和磁场的演化、太阳风与火星高层大气/电离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火星大气的散逸变迁等诸多谜团

已经退役的NASA火星全球探勘者号(MGS),曾对火星壳层的剩磁分布做过全球考察。而如今和天问一号为伴、同样致力于探究这些谜团的在轨探测器,还有火星快车号、火星奥德赛号和MAVEN探测器。不过这些探测器的探测轨道不同,携带的探测仪器也有一定差异,不同轨道的多个探测器成果可以互为验证和补充。例如MAVEN的工作轨道在近火点约150公里,远火点在约4500-6000公里高度,而天问一号计划的科学探测轨道 (近火点265公里、远火点12000公里)距离火星更远一些。

△MAVEN的探测轨道示意图。来源:NASA/GSFC

天问一号环绕器的磁强计整体为伸杆式 ,两个磁通门探头安装在一根3米长的伸杆上。伸杆的作用是让探头远离探测器主体,减小探测器本底剩磁对探头想要探测的空间磁场的影响。

△天问一号环绕器磁强计伸杆压紧状态(左)和地面展开试验(右)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磁强计参数(下)。来源:参考文献 [1, 2]

这种设计与NASA的水手4号、欧空局的金星快车号任务搭载的磁强计相似,与之不同的另一种常见设计是直接把探头安装在两侧太阳能板边缘,这样也能让探头远离探测器主体,例如火星全球探勘者号(MGS)和MAVEN的磁强计。

△金星快车号磁强计(上)来源:ESA;火星全球探勘者号(MGS)和MAVEN的磁强计位置(下)。来源:NASA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国首次在深空探测任务里搭载磁强计,之前的嫦娥系列探测器均没有搭载过磁强计。

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MINPA)和能量粒子分析仪(MEPA)负责探测火星周围的各种低能和高能粒子(低能离子、低能中性粒子、电子、质子、α粒子、重离子)。

△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MINPA)和能量粒子分析仪(MEPA)的外形和参数。来源:参考文献 [1, 2]

两种仪器与环绕器上的磁强计、甚低频射电接收设备携手,可以获取火星周围多种粒子的空间分布 ,帮助我们全面系统地研究火星高层大气、电离层及其与太阳风的相互作用,揭示火星空间环境变化特征与演化规律

祝融号火星车的科学仪器

祝融号火星车重240公斤,完全展开时长2.6米、宽3米、高1.85米。祝融号共携带了6种 科学仪器:① 导航与地形相机 (NaTeCam)、② 多光谱相机 (MSCam)、③ 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 (MarSCoDe)、 ④ 次表层雷达 (RoPeR)、⑤ 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 (RoMAG)和⑥ 火星气象站 (MCS)。

△祝融号火星车科学仪器位置v3.1全新版本。来源:参考文献 [2]

导航与地形相机(NaTeCam)

祝融号的一对导航与地形相机位于火星车桅杆顶端,就像火星车的“双眼”,可以拍摄沿途火星表面的彩色立体照片,探测火星的地形起伏,同时为火星车的导航提供支持。

△祝融号导航与地形相机的参数和外形。来源:参考文献 [1, 2]、CNSA

在桅杆顶端配置导航与地形相机,几乎是目前火星车的标配。勇气、机遇、好奇号火星车均采用了在桅杆顶端配备1对用于导航的导航相机和1-2对用于考察地形的桅杆相机/全景相机,天问一号的导航与地形相机也承担了相同的使命。

△火星车安装在桅杆上的相机对比。来源: haibaraemily、NASA

这是祝融号还没从着陆平台上下来的时候,导航与地形相机的360度环拍照,拍到了火星车自己、着陆平台的滑轨、以及着陆区周围的火星景色。

△着陆点全景图。来源:CNSA

在接下来的火星旅程中,导航与地形相机会成为祝融号的“旅拍”主力 ,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火星新风景。

△2015年4月10-11日,好奇号火星车桅杆相机拍摄的火星景色,祝融号的导航与地形相机在旅途中也会不断拍摄各种火星景色。来源:NASA/JPL-Caltech/MSSS/PIA19803

多光谱相机(MSCam)和表面成分探测仪(MarSCoDe)

祝融号的多光谱相机和表面成分探测仪都负责探测和分析火星表面的岩石类型、矿物成分。

△祝融号多光谱相机的参数和外形。来源:参考文献 [1, 2]

同导航与地形相机一样,祝融号的多光谱相机 也安装在桅杆顶部,可以拍摄火星车沿途多个固定波段下的影像。多光谱相机和前面说到的光谱仪有相似之处,主要原理都是利用“光谱”这种“指纹”来探知不同成分物质的分布。只不过,光谱仪不一定成像(能成像的光谱仪也叫“成像光谱仪”),而多光谱相机/成像光谱仪会拍摄影像,这可以大大提升光谱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相当于能快速获得一大块面积里某种矿物成分的空间分布。

多光谱相机和高光谱相机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像谱段的数量和宽窄:利用滤光设备,多光谱相机通常只会在想要探测的波段范围内选取3-10个谱段进行成像,而高光谱相机则会有许许多多谱段,一定程度上来说和成像光谱仪是差不多的——前面说到的OMEGA成像光谱仪和CRISM成像光谱仪本质上就是高光谱相机。

△多光谱成像(左);高光谱成像(右)。改编自:参考文献 [10]

但另一方面,多光谱相机只会在固定几个光谱频段拍摄影像,这会损失一定的光谱分辨率,因此主要用于探测几种固定的目标矿物。

典型的例子是日本月亮女神号(Kaguya)月球探测器的多光谱相机(MI),共有九个成像谱段:415, 750, 900, 950, 1001 nm(紫外可见光波段)和1000, 1050, 1250, 1550 nm(近红外波段),主要用于探测月球上斜长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氧化铁这几种矿物的分布。

△月亮女神号多光谱相机获取的月球氧化铁的质量分布。来源:Quickmap/MI

祝融号的多光谱相机共有9个成像谱段:480、525、650、700、800、900、950、1000 nm和全色波段,涵盖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范围。与之探测相似波段范围的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全景相机(PanCam,400 - 1100 nm内多个谱段),主要用于探测火星表面的铁氧化物、含铁硅酸盐等与火星水环境和地质演化紧密相关的矿物。

△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全景相机(PanCam)外形(左)和可能探测到的含铁矿物示例(右)。来源:NASA、参考文献 [11]

祝融号的表面成分探测仪 包含两种仪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探测仪(LIBS)短波红外光谱探测仪 。短波红外光谱仪没啥新鲜的,前面都说了好几种光谱仪了,只是这个光谱仪的探测波段在短波红外波段(0.85-2.4 μm),与火星车上的多光谱相机波段有所不同,可以互为补充。

另一项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LIBS)就更加炫酷了:通过向目标物发射高能激光脉冲,探测烧蚀激发出的等离子体冷却过程中的特征发射光谱,进而远程探测出目标物的元素成分组成信息。简单来说,这是一个“哪里不懂点哪里”的“激光炮”

△祝融号多光谱相机的参数、外形和位置。来源:参考文献 [1, 2]、CNSA

祝融号的LIBS能探测出目标物中包括硅、铝、铁、镁、钙、钠、氧、碳、氢、锰、钛、硫在内的十多种元素 ,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将该技术用于深空探测。在此之前,NASA好奇号的化学相机(ChemCam)、毅力号的超级相机(SuperCam)都在火星验证过这项“高能”技术的科学价值。

△好奇号化学相机(ChemCam)工作示意图(左);化学相机的LIBS探测前后对比,可见激光烧蚀痕迹(右);2012年8月19日,好奇号化学相机在首个目标中探测到的化学成分,这块拳头大小的石头被取名为“Coronation”(下)。来源:NASA/JPL-Caltech

次表层探测雷达(RoPeR)

火星车的次表层雷达基本原理与环绕器搭载的次表层雷达相似,也是通过主动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来探测火星车沿途地下的浅表层结构 ,例如风化层厚度、溅射物层、水冰分布等。

△次表层雷达的工作原理.来源:中科院电子所

相比于天问一号环绕器的次表层雷达(探测深度为土壤≥100米,水冰≥1000米),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雷达的电磁波频率更高,可以以更高的分辨率精细探测火星车沿途地下更浅表层的结构(土壤≥3-10米,水冰≥10-100米)。

△祝融号次表层雷达的参数和外形。来源:参考文献 [2]

与玉兔号、玉兔二号的测月雷达相似,祝融号也搭载了2个不同频率的次表层雷达,高频雷达探测浅部,低频雷达探测深部,这样可以兼顾探测深度和探测分辨率 。(详见:兔二醒来,两器互拍!真正的探险才刚刚开始!

https://mp.weixin.qq.com/s/O9aW4DTOfPvTWCqoTeSdOA)区别是两艘玉兔号的高低频次表层雷达分别安装在月球车的底部和后部,祝融号的高低频次表层雷达均安装在火星车前部。

△祝融号的和玉兔号的次表层雷达位置。来源:haibaraemily、CNSA

除了祝融号和天问一号的环绕器,同期发射的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也携带了次表层雷达(RIMFAX),而在此之前,还没有火星着陆器或火星车携带过次表层雷达 ,这也让本次两辆火星车雷达的探测成果尤为令人期待。

△毅力号和天问一号环绕器的次表层雷达。来源:NASA、CNSA

综合分析多个雷达的探测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火星上不同区域、不同深度的次表层结构。

火星表面磁场探测仪(RoMAG)

祝融号火星车携带了2个相同的三轴磁通门探头(磁强计传感器) ,分别安装在桅杆的顶端和底端,负责探测火星近地表的磁场强度。这也是首个火星表面可移动的磁场探测仪器

△祝融号次表层雷达的参数、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和封装后的外观。来源:参考文献 [2, 12, 13]

前面说过,之前的火星环绕器早就远远探知火星的壳层还有一些剩磁。这些剩磁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可能与火星的内部结构和演化有关,但之前还没有火星车贴近火星表面直接测量过火星壳层磁场。祝融号的直接测量结果既能帮助我们了解火星壳层剩磁的信息,也能与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的磁强计探测结果相结合,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太阳风与火星高层大气/电离层的相互作用。

△火星全球探勘者号(MGS)在400公里高处获取的火星壳层磁场分布,火星剩磁有着明显的南北不对称性,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来源:参考文献 [14]

火星气象站(MCS)

祝融号在火星车的桅杆顶部和甲板前端两处安装了风、声传感器温、压传感器 ,使之成为了一个可移动的火星气象站 ,可以长期观测火星车附近的气温、气压、风速、风向和声音信息。火星气象站积累的这些气象参数,可以帮助我们我们了解火星如今的气象状况,追溯火星的气候变化历史。

△祝融号的火星气象站参数、外形和位置。来源:参考文献 [1, 2]

火星气象站是火星着陆任务的常备组件,如今正在火星表面工作的好奇号火星车、洞察号着陆器、毅力号火星车都在长期记录和播报着所在地的气象数据。随着祝融号的加入,火星气象网自此又新增了一个移动气象站点呢~

△目前正在工作中的三个火星移动/固定气象站。来源:NASA [15]

总的来说,天问一号计划对火星开展的科学探测涉及到火星的方方面面,外至火星的空间环境、火星表面,内至火星的次表层、水冰和液态水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环绕器+火星车这13种科学仪器都可以“一网打尽”。

△还是很全面滴.jpg

值得一提的是,90个火星日是祝融号的设计寿命,但并不意味着实际工作时长的上限 。如果火星车能保持供电、保暖、行驶、通讯和健康工作,那实际工作的寿命完全可能很长。事实上,同样使用太阳能供电的勇气、机遇号火星车设计寿命也是90个火星日,但两辆火星车实际分别工作了5年和14年。

天问一号环绕器更是如此,完全可能远超1个火星年(也就是约2个地球年)的设计寿命,长长久久地环绕着火星工作着,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带来新的科学发现。

让我们一起期待和见证吧。

致谢

本文感谢Planetary Utopia群友们对本文提升所做的帮助~

参考资料:

[1] 李春来,刘建军,耿言,等.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J]. 深空探测学报,2018,5(5):406-413.

[2] Zou, Y., Zhu, Y., Bai, Y., Wang, L., Jia, Y., Shen, W., ... & Peng, Y. (2021). Scientific objectives and payloads of Tianwen-1, China’s first Mars exploration mission.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67(2), 812-823.

[3] Ye P J, Sun Z Z, Rao W, et al. Mission overview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first Mars probe of China. Sci China Tech Sci, 2017, 60: 649–557, doi: 10.1007/s11431-016-9035-5

[4] Dundas, C. M., Bramson, A. M., Ojha, L., Wray, J. J., Mellon, M. T., Byrne, S., ... & Clark, E. (2018). Exposed subsurface ice sheets in the Martian mid-latitudes. Science, 359(6372), 199-201.

[5] Carter, J., Poulet, F., Bibring, J. P., Mangold, N., & Murchie, S. (2013). Hydrous minerals on Mars as seen by the CRISM and OMEGA imaging spectrometers: Updated global view.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118(4), 831-858.

[6] Diez, A. (2018). Liquid water on Mars. Science, 361(6401), 448-449.

[7] Fan, M., Lyu, P., Su, Y., Du, K., Zhang, Q., Zhang, Z., ... & Hong, T. (2021). The Mars Orbiter Subsurface Investigation Radar (MOSIR) on China’s Tianwen-1 Mission. Space Science Reviews, 217(1), 1-17.

[8] Orosei, R. O. B. E. R. T. O., Lauro, S. E., Pettinelli, E., Cicchetti, A. N. D. R. E. A., Coradini, M., Cosciotti, B., ... & Seu, R. (2018). Radar evidence of subglacial liquid water on Mars. Science, 361(6401), 490-493.

[9] Brain, D. A. (2021). Induced Magnetospheres: Atmospheric Escape. Magnetospheres in the Solar System, 441-451.

[10] Giannoni, L., Lange, F., & Tachtsidis, I. (2018). Hyperspectral imaging solutions for brain tissue metabolic and hemodynamic monitoring: past,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Journal of Optics, 20(4), 044009.

[11] Bell III, J. F., Squyres, S. W., Herkenhoff, K. E., Maki, J. N., Arneson, H. M., Brown, D., ... & Wadsworth, M. (2003). Mars exploration rover Athena panoramic camera (Pancam)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Planets, 108(E12).

[12] 赵琳,杜爱民,乔东海,等. 火星车磁通门磁强计技术[J]. 深空探测学报,2018,5(5):472-477.

[13] Du, A. M., Zhang, Y., Li, H. Y., Qiao, D. H., Yi, Z., Zhang, T. L., ... & Dai, J. L. (2020). The Chinese Mars ROVER Fluxgate Magnetometers. Space Science Reviews, 216(8), 1-15.

[14] Connerney, J. E. P., Espley, J., Lawton, P., Murphy, S., Odom, J., Oliversen, R., & Sheppard, D. (2015). The MAVEN magnetic field investigation. Space Science Reviews, 195(1), 257-291.

[15] https://mars.nasa.gov/msl/weather/https://mars.nasa.gov/insight/weather/

https://mars.nasa.gov/mars2020/weather/

正在火星的“中国车”祝融号,到底有哪些神奇之处?

自1960年以来,人类共进行45次探测火星任务,但只有20次取得成功,其中火星着陆任务中只有9次成功,全部来自于美国,但现在这一纪录正在被改变。

几天前,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正迎接一位远道而来的新朋友-天问一号祝融号火星车,它所代表的中国将成为第二个成功将探测器着陆于火星表面的国家。

搭载天问一号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成功发射(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北京时间5月15日7时18分,携带祝融号火星车的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此,在此前,由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共同组成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已经在太空中游历了漫长的295天。

它们从去年7月份,由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搭乘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出发,用时7个月,以每天约30万公里的速度,跋涉4.7亿公里之遥,抵达火星环绕轨道。

2020年7月27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拍摄的地月合影照片(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和几乎同期出发同期抵达的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不同,火星对于天问一号来说还是一块处女地。

在已有的8颗中继通信卫星和预选着陆点的支持下,轻装上阵的毅力号选择了直接着陆,而同时携带中继通信卫星和火星车的天问一号,在又进行为期约3个月的环火探测之后,才终于开启此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着陆火星。

北半球上方火星影像(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火星,太阳系里四颗类地行星之一,这里的地表偏红色的,夕阳偏蓝色,空气稀薄,同时气候恶劣,昼夜温差极大,白天可达20摄氏度,但夜晚却能低于零下100摄氏度。

地火之间的间隔,按照最远距离算,即使是“光”也得走上22分钟,信号从地球发射,往返就要有数十分钟的通讯延迟,而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之后,仅有不到十分钟的降落时间,所以火星着陆的最后环节,成功与否完全依赖着陆巡视器的自主决断。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而乌托邦平原,是火星最大的平原地带,这里地形平缓,陨石坑较少,地质年龄较轻,很有可能是远古火星海洋的所在地,从着落可行性和预期探测成果来看,都是一个很不错的着陆点。

5.15日凌晨一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又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再经过约9分钟的自主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终于于上午7点18分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完成火星上的“惊鸿一落”。

祝融号火星车动力减速段

而作为整个火星探测任务中重中之重的一环,成功着陆的祝融号火星车可谓是一台高精尖设备的集合体。

祝融号火星车总重240公斤,总高1.85米,以太阳能电池作为动力来源,设计寿命为三个火星月。它携带了6种科学仪器;

一, 探地雷达(GPR),拥有高频和低频两个通道,可以对火星表面100米以下地层进行探测,比如探知地下是否存在水冰,探测地下物质的大小和分布特征。

二, 火星表面磁场探测器(MSMFD),可探测火星磁场特征,将对理解火星内部的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 火星气象测量仪(MMMI),可以测量火星表面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

四, 火星表面化合物检测器(MSCD),它可以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在数米外用激光把岩石成分烧蚀成等离子体,并短波红外光谱显微成像仪对土壤和岩石进行进行分析。

五, 多光谱相机(MSC),获取着陆点周围的地形、地貌和地质背景信息,进行空间分析。

六, 导航和地形相机(NTC),拍摄广角图片,指导火星车的移动并寻找感兴趣的目标(岩石/土壤等)。

图片来源:行星事务所

作为一台需要独自在火星荒漠生存的探测车本身,祝融号有两点非常有意思,一是自动驾驶能力,二是越野性能。

在自动驾驶上,先期着陆的毅力号火星车就宣称应用了非常尖端的自动驾驶系统,祝融号应该也不遑多让,其遍布全身的各类光学、地形传感器都可以为其行动提供支持,其中避障相机、监视相机、惯导装置等则是其主要依赖。“

祝融”顶部桅杆的装置即为3D双目避障相机,与玉兔号月球车同款,它除了能在火星上自拍,还能够拍摄近在咫尺的火星立体影像,为祝融号自主规划行走路径提供重要参考。

在越野性能上,祝融号的身高和一台紧凑型SUV相当,但车长仅有3.3米,比吉姆尼还短一些,可谓短小精悍。

它拥有六个均可独立驱动独立转向的车轮,使其在直线前进过程中前轮受阻或者遇到无法攀爬的障碍物,可以通过锁止几个车轮,直接进入“蠕行”模式来脱困,或者就地转向,像螃蟹一样横着走。

此外,祝融号还拥有30°最大爬坡角度,以及主动悬架系统,通过主动悬架,一方面是当车体在碰到障碍物过不去时,主动悬架可以自主升高抬升底盘离地间隙,以提升通过性。

另一方面,作为搭载了各种高精尖科学仪器的探测车,祝融号必须得时刻保持车身稳定性,所以主动悬架能够根据行驶条件自动调节系统刚度和阻尼特性,无论火星表面’路况’如何,祝融号都确保始终处于最佳行驶状态。

不过,作为一台火星探测车,祝融号的主要任务还是科学考察。所以别以为它能在火星飙车,实际上祝融号的巡视速度仅40米/小时,最大运动速度200米/小时,划算下来每秒移动几厘米,孑然一身的祝融号在火星上可谓相当小心谨慎。

祝融号的设计寿命大概是90个火星日,换算成地球日就是92天,三个月左右。

从天问一号启程赶往火星用时7个月,围绕火星探测又耗时了三个月,若从其发射之日起算,到现在已历时10个月之久,祝融号仅三个月工作寿命是不是有点短?

实际上并不是,这只是设计寿命,且使用太阳能帆板的火星车设计寿命基本都是三个月,但如无意外情况,往往实际使用寿命会长达数年之久,所以也期待祝融号的超额服役吧。

天问一号在绕火飞行,图源:新京报

此时此刻,遥远的火星,天问一号正在绕火飞行,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着陆平台上做最后准备,当几天后一切就绪,它将驶离着陆平台,用自己的车轮,真正踏上火星的红色土地…

此时此刻,遥祝祝融号,旅途愉快,一切顺利。

相关问答

三国志战略版赵云夏侯惇 祝融 夫人象兵?

1.象兵+群体减伤+高频治疗这样搭配,象兵将像坦克一样具有肉度,在坚守据点时或能凭借一己之力拖延地方多支部队。S级战法:暂避其锋、八门金锁阵、三势阵、奇...

三国志象兵搭配?

推荐体系战法1.象兵+群体减伤+高频治疗这样搭配,象兵将像坦克一样具有肉度,在坚守据点时或能凭借一己之力拖延地方多支部队。S级战法:暂避其锋、八门金锁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