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阅读引导」本文对中国公文学研究脉络进行了分期,值得存档
我国公文学研究的历史分期
●岳海翔
与秘书学等社会科学一样,我国的公文学也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理论研究工作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在这近40年的时间里,公文学科逐渐崛起并迅速得以发展。回顾和爬梳它的发展轨迹,期间有令人欣喜的辉煌,也有不容忽视的缺憾和不足。对公文学研究的历史进行分期,有利于我们比较清晰地了解和把握其基本的发展脉络,以及每个时期内公文学理论研究的特点和规律,而这对于进一步确立公文学的学科地位,丰富和完善公文学的理论体系,推动公文学研究工作向更加深广的领域扩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当前,公文学研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开展对这一问题的专题性研究,就更有继往开来的特殊意义。
总的来看,可以将近40年来我国的公文学理论研究划分为四个阶段:依附期、独立期、发展期、壮大期、成熟期。在不同的时期内,公文学研究各有不同的表现,产生了各具特点的研究成果,反映出了公文学研究的阶段性表现和总体发展规律。
一、依附期(1981年至1987年)
这一时期,我国的公文学研究尚处孕育草创之中,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依附特征,缺乏独立的个性,故又可称为从属期,即从属于基础写作研究。从这个时期出版的一些著作来看,就表现得相当明显。这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经阶段,例如张清明的《文书学及实用公文》(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郑怀义、段柄仁的《机关应用文写作概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高潮主编的《行政公文写作概要》(湖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汪景寿、胡光宝的《实用公文写作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刘雨樵的《公文逻辑》《公文语言》《公文格式》(中国档案出版社1984年版)等等,这些著作的理论体系均不成熟,虽多名为“公文”,但往往不能在根本上从基础写作中脱胎出来,没有显现出公文学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对于各种具体公文文种的介绍,多数过于简单,很少将其分门别类地进行具体阐述,呈现出一种“格式加例文”的浅层模式。尽管如此,在公文学研究的初期,竟有如此众多的学术论著问世,确实是相当了不起的成果,也是同类学科史上比较罕见的。而且从当今的眼光看,这些作品对公文学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拓荒性的作用,对今天的公文学研究仍然具有不容忽视的引领价值。应当指出的是,这一时期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两次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一次为《暂行办法》),反映出国家对公文处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在客观上激发了公文学理论研究的开展,再加上当时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公文工作的迫切需求,从而使得公文学的理论研究逐步孕育成熟,破土而出。一场前所未有的公文学研究热潮就要在中国大地上兴起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公文学研究追求独立个性、摆脱依附从属地位,已经成为其继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了。
二、独立期(1988年至1993年)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公文学研究开始从基础写作研究中正式分离出来,取得了独立的地位,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部论著,包括苗枫林的《中国公文学》(齐鲁书社1988年版)、张保忠的《中国党政公文写作大全》(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和闵庚尧的《中国古代公文简史》(中国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特别是苗枫林的《中国公文学》一书,首次明确提出公文学的学科名称,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体现出了作者强烈的创学科意识。这部著述不但对公文学的定义、研究的对象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的界定,而且还将其与文书学、秘书学和一般写作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廓清了公文学的研究范围;不但深入研究了公文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过程,而且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探讨了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全书内容精湛,体例新颖,论述透辟,架构合理,堪称我国当代公文学理论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也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公文学理论研究集大成和里程碑式的著作。以此为标志,我国的公文学理论研究开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并形成了其第一次高潮。张保忠的“党政公文写作系列著述”,包括《党政公文写作》(宇航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党政公文写作大全》(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中国党政公文小百科》(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版),它们是作者几十年机关公文工作实践的结晶,对我国党政公文的写作原理、写作技法和基本规律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提出了许多睿智灼见,针对性、实用性十分突出,将我国公文学的研究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从而也使之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们的关注。闵庚尧的《中国古代公文简史》一书,可以说是我国当代公文学研究中将视点聚焦在公文史方面的开山之作。书中将商周至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公文概况、公文机构设置和公文工作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公文人物及其作品等作了集中、详尽的阐述和介绍,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内容翔实,论述精卓,开辟了我国公文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嗣后出版的诸多公文史方面的论著,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此书的影响。这几部著作的问世,为我国的公文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影响和带动了众多的研究人员涉身公文学研究领域,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公文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国内先后出版了400多部公文学著作,在相关杂志上发表了至少2000篇左右的研究文章,其发展速度之快,成果数量之多,研究人员之众,涉及领域之广,在其发展的历史上以至在相关学科的发展史上都是空前的,充分反映了公文学这门科学所具有的巨大生命力。
与依附期相比,这个时期的公文学研究层次有了明显提高,也较为深入,具有专门化的特性,即绝大多数研究者都把党政机关的公文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研究的主体来看,多是一些长期从事机关公文处理工作具有相当理论功底的实际工作者,他们所撰写的论著既有实践深度,又有理论高度,从而在根本上摆脱了依附期存在的简单化倾向,开始步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公文学作为一门学问,逐步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在学术界的影响不断得以扩大。
尤应提及的是,这个时期我国的公文学研究力量开始由分散走向初步联合,从初期的自发状态逐步过渡为自觉,公文学研究开始进入有组织、有计划的规范发展阶段,这也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走势。其最主要的标志就是1989年开始筹建、1991年获得批准、1992年正式成立的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会,团结和带领全国众多的公文学研究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活动,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公文学研究事业的向前发展,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如《公文写作知识百题》(齐鲁书社1990年版)、《公文写作实用手册》(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当代公文写作》(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等等。特别是《中国当代公文写作》,是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会组织撰写的一部适合高层次教学需要的教材,书中对我国公文写作的历史演化,公文写作在现代生活的作用,当代公文写作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技法以及马列主义文风等诸多问题,都有许多独到、精辟的论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公文学研究的佳作。该书曾荣获第二届中国秘书杯论著评选一等奖,确实是当之无愧。现在看来,该书仍然是公文教材组群中的上品。
三、发展期(1994年至1997年)
从1994年开始到1997年的几年时间里,我国的公文学研究处于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公文学理论研究活动虽然不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那样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但仍在扎扎实实地向深层探索,并且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先后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作品。例如杨柏、张庆儒主编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指要》(学苑出版社1994年版),岳海翔主编的《公务文书写作技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周森甲撰写的《中国现代公文写作原理与方法》(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黎赐锦、张保忠、李红军、岳海翔合著的《中国党政公文解疑指南》(广东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等。值得一提的是周森甲的《中国现代公文写作原理与方法》,该书从社会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着重总结并阐述了我国现代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对公文写作的通用方法及各类公文体式的具体写作方法,作了相当充分和详尽的分析与阐述,是一部较有特色的公文学专著。该书问世后,在公文学术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公文学研究,虽然在总体上没有超越独立期的理论层次,但也有明显的特色。即众多的研究者们都较为注意对公文写作的有关方法、技巧的研究,以突出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这也是公文学研究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向,因为这一时期人们已经纷纷认识到,公文学的理论研究必须深深地植根于实践的沃土,并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脱离丰富多彩的公文工作实践而一味地去搞所谓纯理论研究,难以推动公文学继续向深层次领域拓展。这样,就使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研究基础上出现了角度的转换和重心的转移,从而开辟了公文学研究的新天地。
此外,这一时期的公文学研究,还表现为研究视野和领域的扩展,即很多研究者开始把目光转向对港澳台地区以及外国公文的研究,以便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公文学研究的体系。先是1994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应用文体制研讨会,继而是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会主办的大连、南昌和成都会议,都明确提出对港澳台地区和外国公文进行比较研究的主张,并陆续推出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如上海大学的于成鲲教授、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的邓乃行教授等等,先后在有关杂志上发表了一些这方面的比较研究和介绍性的文章,在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较好的导向作用。
四、壮大期(1998年至2003年)
从1998年以来,我国的公文学理论研究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发展,开始走向壮大阶段。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研究力量空前壮大起来,并且理论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开始较多地联合起来进行研究。这是公文学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公文学理论研究的适用性和针对性的必然结果。以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会为核心,截止2004年底,其会员总数已由已由组建初期的不足百人发展到近800名,而且其构成成份也由前期以高校从事公文写作教学的教师为主发展为教师与实际工作者各占一半的比例。两方面力量经常联手开展一些专题性研究,例如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会先后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办公厅和国家档案局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合作编写了《党政公文写作指南》《国家行政公文处理新办法、新标准120题》等著述,因其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故而收到了令有人可喜的效果,产生了相当良好的影响。
二是研究层次不断深入,范围不断拓宽。近年来,公文学的研究出现了重大的实质性突破,研究者们的研究视野已经从初期静态、直观的浅层探讨阶段摆脱出来,而向更加深广的领域延伸。而且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已不满足于原来对公文文种、格式等某些微观问题的研究,而开始进行公文学宏观的理论探讨。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有的学者开始把视角伸向对公文写作基本规律的研究,诸如公文写作中的对立统一规律、珠联璧合规律以及统一合谐规律,公文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学科体系等等,并且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是公文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必备条件,也是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三是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更新。近年来,随着办公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公文学研究人员必须在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上进行革新,以极大地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而原有的手工操作形式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有鉴于此,一些现代化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被广泛地应用到公文学研究领域,从而出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已经逐渐习惯于通过电脑进行写作,在网上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在此种情况下,其研究的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成果之丰,是毫无疑义的,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这种现代化的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还会更广。
五、成熟期(2004年至今)
这一时期的公文学研究呈现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公文学著述、教材和辞书的高密度出版问世。仅以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会为例,为了推动我国公文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加快公文学的学科建设,促进公文处理实践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会与中央文献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中央研究出版社和天津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密切合作,相继组织全国范围内从事公文写作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编写了一系列著述、教材和辞书,并由此形成了四个精品工程。主要包括由《公文写作格式与技巧》《公文写作技法与赏析》《公文写作评改与答疑》三部著述组成的第一个精品工程;由《最新公文写作完全手册》(上下册)、《最新公文写作答疑解惑350题》、《最新公文格式与写作规范》等三部著述组成的第二个精品工程;由《公务文书写作》《民用文书写作》《商务文书写作》《合同文书写作》《法律文书写作》《电子文书写作》等六部著述组成的第三个精品工程;由《公文写作规范与要领》《公文写作方法与技巧》《公文写作赏析与评改》和《最新公文范本全书》等组成的第四个精品工程。这些书籍出版以后,一方面因其既规范标准又贴近工作实际,故颇受广大读者欢迎,有的书目先后印刷9次,发行四五万册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有的书目被有关部门作为在职干部和职工公文写作培训的指定教材。除上述集体合作性研究成果外,个人独立性的研究成果也很多,质量也很高。李昌远同志的《中国公文发展简史》、张庆儒同志的《公文处理学》、柳新华同志的《行政机关公文写作》、《实用行政公文写作》、《实用电子公文传输与处理》,吴新元同志的《公文正文三要素说与公文正文格式化导论——公文写作一读通》,栾照钧同志的《公文病误矫正指南》、《公文写作逆释答疑300题》、《法律及涉法公文法律文书病例与评改》,周振华同志的《文件学》等等。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由研究会组织协调或会员个人努力研究,以及专委会联系的专家学者,共出版有关公文学方面的书籍多达480余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公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充分显示出了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雄厚的学术实力和研究水平。
二是公文网络建设异军突起。近年来,随着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给公文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由此带来了研究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公文学研究朝着更加快捷、高效的方向推进。各种公文专业网站纷纷建立,成为专家学者们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阶段拥有公文专业网站100多家,涉及网页近20万个,但均是个人门户网站,缺乏组织性网站。这样,以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会的名义创建一个全国性的公文专业网站,就是一件非常迫切和有意义的事情。从2008年11月开始,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会即着手创建“中国公文研究网”,并于2009年3月正式投入运行。
三是公文研究机构建设趋于规范。自1989年酝酿筹建以来,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回首过去的30余年,可以说是不同寻常的30年,是风雨兼程的30年,是业绩辉煌的30年。在筹建伊始,1989年11月于山东省济南市组建了以山东大学兼职教授、著名公文学家苗枫林同志为主任委员的筹委会。经过3年的筹备,1992年11月在山东省烟台市新闻中心正式举行了建会会议。经过不懈的努力,专委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四是公文研究队伍建设空前壮大。截止到2008年8月底,研究会拥有会员1013人,这是推进我国公文处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其他相关学术组织相逼,专委会会员的构成成分具有显著的特点。先前入会的会员主要是以大中专院校的教师为主,后来逐渐发展为向实际工作者过渡,二者各占一半的比例;到最近几年,则发展为以实际工作者为主。这是专委会得以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也是公文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到目前为止,在专委会会员中,来自全国各类大中专院校和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师共有527名(其中教授、副教授为483名),来自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的负责人及秘书人员共486名。除台湾、西藏、香港、澳门以外,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分布有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在我们的队伍中,这两部分力量联合起来,协作攻关,形成合力,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公文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是我们这个研究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障。
五是公文学研究激励机制逐步强化。包括每届全国性的公文学术研讨会上所进行的优秀论文和论著、教材和辞书评选活动。特别是后者,影响力更为深远,意义也更为重大,激励作用更为明显。从1995年以来,专委会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举办了四次大型的公文论著评奖活动。1995年在南昌会议上,由山东三株药业集团提供赞助,我们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公文论著“三株杯”评奖活动;1999年8月在哈尔滨会议上,由黑龙江三精药业集团提供赞助,我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公文论著“三精杯”评奖活动;2004年8月,由黑龙江亿丰集团提供赞助,我们又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公文论著“亿丰杯”评奖活动;2008年10月在咸宁会议上,由新疆秘书公文协会提供赞助,我们又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公文论著“天山杯”评奖活动。四次评奖活动,分别评选出了一批高质量的公文论著、教材和辞书,反映出了不同时期我国公文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水平。这种大型评奖活动的周期一般为每4年一次,而且与每两年一次的公文学术研讨会交叉举办,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发展成为一项专题性的评奖活动,成为专委会大型活动的主要形式。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在近30年的峥嵘岁月里,我国的公文学理论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绩,首先应当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路线给公文学科带来的无限生机,其次才是广大公文工作者戮力同心、锐意研究的结果。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的公文学科建设在内容上已经从初期的“格式加例文”逐步过渡为对公文写作基本规律的深层探讨;在研究主体上已经由初期的以高校教师为主不断过渡为以实际工作者为主到后来转化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双向联合;在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上则已经由初期的手工操作逐步发展为“网上操作”,从而使之不断走向成熟,其间饱含着众多研究者们辛勤的智慧和心血。我们完全相信,在未来的时日里,我国的公文学研究一定会更加成熟和完善,并最终走向繁荣。
(说明:由于现实的原因,文中有些表述作了细微更改,敬请理解)
(作者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公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特别提示】由于本文系采用WORD文档上传,因此可能出现排版方面的变动,敬请留意并见谅。
《关于作文》八。(习作应用文)
杂说:(应用文的章节很多,内容很广,初中小学生暂时只要了解一下就行。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接触的应用文不多,主要是请假条,申请,条例等。本文大该写几句,以正有些铺垫)。
作者:钱炳伍
概论: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惯用,具有一定格式的文体。一定的规定和要求。其中心突出,观点鲜冊,结构严谨,语言精练等等。要求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它具备适用性,权威性,指令性。必须条理明晰. 准确合实。具有直接的实效性,指导性,它不容对象争辨,必须按条执行。
正文:自有文字开始,应用文就和其它文体共同在发展中完善和走向时代的实用要求,唐\宋时代已经把应用文发展到一个高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应用文的鼎盛时代,到]隋唐有了科举制度又有不同的发展,所以到了唐宋时代就更完美了。明清时期又有新的历史赋予。解放前,在中央苏区当时对应用文也有新的时代任务的章程改变,所以应用文不同于其它的文体,它的规定和写作条款一直在接实用的方向而发展。历史上尚书条款中有时也出现说明的字幅,我倒是认为是应用文的补充,是说明文的运应开始。(还没有去研究过说明文,只是自己说说的)。
一、应用文的应用范围很广,各种章程性文字类別不在这里一一列举,这一学科起码是大专级別人所要学的。
二、关于初中,小学阶段应用文的写作比较简单,但也有其格式和其规范。在各阶段的课文中都有范文可参考。还有其特定的条款必须按规定来书写。
1、明确具体,真实可靠。(包括时间地点)
2、实用有效,具权威性。(是具有有用而发的条款和章程)
3、格式规范,约定俗成。(各应用文的格式不一样,必须按章程)
4、实事求是。
5、准确合实。
6、可行有效。
7、简练规范。
三、应用文的写作过程比较严谨,安的构思,观察、分析,拟立提纲中每个步骤都很重要,但不在本文之列。我们只要掌握应用文的主题,把要表达的东西写明白,把它的观点灵魂都突出来,显示出条款的更明确,更直接。
鉴于应用文的文体较多,它的结构,表达方式,表达语言,修辞手法和文体写作的修改不在这里叙述。
综上简要地讲了应用文的一点初步知识,只是给提供给初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了解一下的,有错请批评。 (完)。
这里是初学者园地,有话随便讲。
相关问答
...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7.大学语文( 应用文 写作)8.中级韩国语_作业帮[最佳回答]1.基础英语BasicEnglish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ThoughtMoralsTutelage&Legalfoundation3.大学体育UniversitySpo...
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方向的主要课程有哪些? - 懂得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应用文写作、论文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文学、民间...
长江大学文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 申请方[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长江大学的文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汉语言文学-本科、广播电视学-本科、历史学(师范类)-本科学院简...
大学语文专业有哪些?专业外,还包括文学、中国文学、汉语言文学与文化传播、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化、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言语学、汉语言文字学...大学...
【应用英语是学什么的?同上.应用英语出来后有什么工作?】作业帮[回答]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视听、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理论与实务、英语阅读、口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本专业商务英语...
会计电算化主要学习什么?电算化有以下专业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模拟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税法、审计、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分析。2、会...1...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学的是什么? 申请方是汉语言文学方向。从宏观上来书说这个专业学习的内容为语言和文学两个方面。与汉语言文学不同的是这个专业会涉及到一些少数民族文学的知...从宏...
湖南大学的梅文慧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 红网问答要是你了解梅文慧了,你一定会被她的魅力和智慧折服的。据本人了解,可以用9个字来概括梅文慧:美女、才女、教授、企业家。1、中共长沙市委统一战线...
广告学的课程设置有哪些?和营销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不是说把广告学运用的最好的就是传销组织吗?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变化、发展的趋势和可能。随着信息高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规模...
公共管理大一学什么?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学习的课程主要有逻辑学、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管理心理学、公共行政学、公共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