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德基金:通信行业中的这些细分领域值得关注
提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透露了哪些投资机会?
周建胜: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一概念在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出现过。其实从2017年开始,“数字经济”已是第六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是首次使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一表述,足以看出政府对数字经济的高度重视。对资本市场而言,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的投资主线,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要素价值化等细分领域可能将涌现出各种投资机会。
提问: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该政策会对通信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周建胜: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为通信行业带来积极的变化。《规划》指出,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布局,“2522”整体框架的第一个“2”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
《规划》指出要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一方面会加快5G网络、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北斗等建设和应用,另一方面会推进算力基础设施的优化布局,诸如东数西算的加速落地,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则需要做相应优化。通信行业承担着数字中国的底座,以前有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如今,要发展数字经济,就需要修好通信基础设施。
提问: 在数字经济大时代,通信行业哪些细分方向在投资上确定性较高?
周建胜: 在数字经济大时代,我们看好以下几个确定性高的方向:
第一,算力设施,特别是适用于人工智能的超算中心和智能计算中心,相关受益方向包括IDC、运营商等相关产业链。
第二,移动物联网,受益环节包括物联网芯片厂商、物联网模组厂商、边缘数据中心等。
第三,国资云,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国资云发展势头较好,我们看好运营商、网络设备商、光模块厂商等细分领域的机会。
提问: 通信运营商前期已走出一轮上涨行情,龙头股多次涨停,背后有哪些因素支撑?你认为相关板块后续还有多大的估值提升空间?
周建胜: 通信运营商前期上涨较多,我们认为有多重因素支撑:
第一,估值维度,中国通信运营商长期处于低估水平,而中国运营商的资产质量又相对比较好,本身就有估值修复的需求。
第二,数据要素维度,中国通信运营商拥有丰富的海量数据,潜在数据价值重估的空间比较大。
第三,中国特色估值创新维度,中国通信运营商既承担了经济效益,也贡献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链上下游,电信运营商让渡了比较多的经济收益,其潜在价值有重估空间。
对于板块后续的估值提升空间,我们认为取决于多种因素。对运营商来说,他们的云能抢占多少市场、其数据能带来多少重估价值、在数字经济发展大潮中他们的核心业务是否能随之大力发展,这些都是决定后续空间的因子。
提问: 近期工信部部长在“部长通道”中表示“6G推进工作组已经在开展工作,要加快6G的研发”,6G技术的兴起会催生出哪些投资机遇?什么领域有望率先受益?
周建胜: 据媒体报道,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提出于2023年开启对于6G的研发,并将在2025年下半年开始对6G技术进行标准化,2028年下半年生产6G设备产品,2030年正式进入6G商用时代。参考这个时间表,我们认为6G尚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投资时要注意产业的周期位置。
6G技术可能催生的投资机遇建议从6G与5G的区别入手来寻找:
1、6G比5G更快,延时更小,更加可靠、稳定,可以考虑网络设备、光模块、交换机等细分领域的机会,这个方向的投资机会可以参考4G到5G的升级。
2、6G 相比5G在架构上的全新突破比如卫星互联网,6G有望将地面无线与卫星通信集成,实现全球全域无缝覆盖,这将给资本市场带来全新的投资机会,相关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卫星零部件、卫星运营等环节都可能迎来全新的投资机会。
3、6G新技术的机会,6G将应用高频技术、超大规模智能天线技术等,这些射频技术供应商或将显著受益于6G的发展。
提问: 不少观点认为卫星互联网有望引领6G爆发,您怎么看?从产业链结构来看,什么环节景气度较高?
周建胜: 从历史上来说,每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创新都是在技术、商业等多种因素权衡下的抉择和妥协,卫星互联网有希望纳入6G体系,但这取决于产业界和学术界未来的实际进展,目前还存在较多技术难题尚待解决。最后还要考量商业上是否经济,毕竟能大规模普及的技术,必然要具备足够的经济适用性。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不同环节价值差别可能会比较大,其中卫星运营和地面设备制造的价值量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果卫星互联网在未来发展顺利,那么上述环节将会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与此同时,待卫星互联网逐渐成熟后,那么大概率会诞生一个庞大的应用生态,就如同我们今日的移动互联网大生态一样。
提问: 现在数字经济相关概念中,ChatGPT已成为市场一大热点,您怎么看待这个领域的投资价值?是否被高估?
周建胜: 我们对ChatGPT保持高度关注,起初我们是觉得会不会又是一个流星一样的热点主题,“风”过后就被市场遗忘。后来,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ChatGPT或是AI长期演进下的拐点性突破。
ChatGPT爆红之后,引发了产业界军备竞赛,一众巨头相继宣布入场和推出自己的大模型。我们认为AI大模型在产业界的热情和ChatGPT的示范引领下有望迎来加速发展,AI大模型将彻底走出实验室,“渗透”进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AI也将越来越与“人工智能”这一名字相符。
从短期看,资本市场可能高估了现在所谓ChatGPT概念股的价值,毕竟很多公司还是较难兑现当下市场给予的预期;但从长期看,资本市场又或低估了ChatGPT的长远价值,我们相信未来会有许多潜在的价值机会等着被发掘。
提问: 最新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强调了不少产业内容,包括消费、地产、数字经济、国企改革等领域,您认为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投资主线是什么?
周建胜: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我们认为这或将是今年最值得期待的投资主线之一。近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外发布,该规划在”2522”框架下给大家指明了未来中国数字化之路,我们要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打造数据资源体系,实现“五位一体”的数字化,为中国中长期数字化之路指明了方向。此外,数字经济也是构建中国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2024年,通信行业有哪些方向值得关注?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之间,我们就送走了2023,迎来了2024。
2023,我们通信行业究竟经历了什么?2024,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看点?
今天这篇文章,小枣君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 通信行业的整体情况
2023年,是疫情管控结束后的第一年。我们可以看到,各行各业似乎都憋了一股劲,想在这一年大干一场,弥补过去三年的损失。
但事实上,疫情虽然结束,我们面临的形势,却更加复杂。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经济遇到了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复苏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站在通信行业的角度来看,三年疫情带来的影响,其实并没有别的行业大。恰好相反,因为疫情,反而刺激了整个社会对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需求,带来一波额外增长。
疫情结束,行业发展回到正常的轨道。此时,对行业发展造成影响的,又是那四个要素:用户需求、国家政策、国际环境、技术升级。
2023年,对通信行业来说,这四个要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首先看用户需求,这是最核心的要素。
用户需求分为C端(个人和家庭消费者)、B端(企业)和G端(政府)。
C端对通信的需求,明显进入了一个疲软的状态。3G/4G带来了移动互联网,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坦率来说,5G并未获得C端认可。前几年对于5G的过热炒作,带来了过高期望,反而使得用户对5G产生了一些失望情绪。
光纤宽带业务也是一样,当带宽进入100M以上区间后,用户对速率体验缺乏感知差异,需求意愿减弱。
这几年,C端用户对通信的主要需求,来自游戏、视频和直播业务。移动视频的流量,占全部移动流量的比例,超过了75%。
通信行业在C端上可以讲的故事,并不是太多。除了VR/AR/元宇宙,就是全息通信。很显然,用户目前并不太买账。
相比之下,B端和G端的情况,要稍微好一点。
IT(算力)和通信(联接力)在传统产业的落地,正在持续推进之中。各行各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数字化转型的难度之大,也令很多企业产生了畏惧,观望心态较多。
过去几年,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资金和技术实力的头部企业,已经在数字化转型上有所行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如何进行快速复制,降低技术门槛和成本,让更多企业实现数字普惠,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企业用户的需求是存在的。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他们优先考虑的,是如何活下去。
而数字化转型,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如果转型成功,可以增强自身竞争力,继续生存。如果转型失败,画虎不成反类犬,反而可能成为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枣君之前就说过,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既不可操之过急,也不可拔苗助长。打牢根基,把基础工作做好,让技术更成熟,让成本更低廉,自然会加速这一过程。
G端的数字化转型,从整体上来看,顶层设计合理性、采购流程规范性、建设过程科学性方面,明显比前几年好了很多。数字系统的实用性和利用率也高了很多。这说明,数字化项目的实施,总体还是在向好。
这些G端项目,也确实提升了治理效率,也方便了老百姓的生活。
这里就要说到国家政策。
国家将投资重点从“旧基建”转向“新基建”,是毫无疑问的。在数字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能够推动数字经济,带来更大的回报。而产业转型的成败,也直接决定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竞争结果。
这是国运之争,我们国家好不容易发展到今天的科技和经济成就,肯定想要把握住机会,抢占C位。
所以,从政策和投资的角度来说,对算力和通信产业肯定是扶持的。政策会更加关注对有序发展的引导,而资金则会强调合理使用。具体落地如何,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但我总体上还是倾向于乐观。
在政策方面,还有一个趋势是公民技术普惠。包括之前的提速降费、携号转网、适老化等,很多政策都是有利于用户的。
今年政府又提了“信号升格”,类似于敦促运营商进行信号覆盖专项优化,既提升手机用户满意度,也会刺激一波通信网络建设和优化项目投资。
第三,是国际环境。说白了,就是国际政治和科技博弈的影响。
关于这部分,不好多说什么。全球通信产业仍然延续了此前的不利趋势。技术和服务已经不再是决定市场份额的首要因素,不可抗力在暗中主导整个产业的格局。
算力和通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基于意识形态的相互不信任,已经导致形成了技术标准的裂痕,还有整个供应体系的彷徨与迷茫。
在核心技术上实现全面自主可控,仍是国内ICT产业的长期任务。国内产业链其实是有很大优势的,但是,挑战也同样巨大。这些挑战,不仅来自欧美日韩发达国家,也来自东南亚、南亚、南美等新兴力量。
最后,是技术因素。
2023年,科技领域最大的热点,就是AI。
AI表面上是算力技术。但通信和算力的关系实在是太紧密,所以很幸运地蹭到了不少热点。
最突出的影响,就是围绕AI训练和推理带来的光通信产业爆发。
GPU是AI计算的主力工具。单个GPU是无法完成AI计算任务的,需要GPU集群。有集群,就有集群网络。AI计算所需要的接口带宽是400G、800G甚至更高,这导致了光通信产业很多企业的股票暴涨。
AI计算,也推动了Infiniband和RoCE等技术的发展。很多企业大力投入高性能网络的研究,希望能够参与到AI这场盛宴之中,抢到一些蛋糕。
AI对通信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从终端到网络,再到云,我们都可以看到围绕AI发生的改变。这是一件好事。传统通信自身已经到了技术瓶颈阶段,借助外部力量,才有可能实现新的破局。
█ 通信的热点方向
说完了宏观,我们再来看看微观。
通信行业有这么多的细分领域,2024年,哪些领域会产生新的机会呢?
小枣君逐一和大家盘点一下,仅供参考:
5G-Advanced还是先从移动通信开始。
今年移动通信行业最大的热点,必须是5G-Advanced,也就是5.5G。
从3GPP长周期来看,今年R18标准冻结,标志着5G-A第一个版本ready。
对于5G-A,社会舆论存在一些质疑。很多人认为,5G才建设几年,怎么又要升级?是不是造成了浪费?
关于这个问题,我之前曾经专门撰文解释过。5G-A不是要替换5G,而是根据用户需求,在有需要的场景,进行部分升级(主要是软件升级)。
邬贺铨院士之前曾经发表了关于5G-A的几个重要观点,我觉得非常及时。他也认为,5G-A是场景覆盖,而非全域覆盖。5G-A和5G不存在替代关系,也不会有很大的成本压力。
事实上,关于5G-A的一些试点,在2023年就已经开始了。例如RedCap、通感一体、无源物联,已经有不同规模的实验。前几天,还有新闻报道,说江苏移动已经率先实现了全省县级以上城市RedCap全覆盖。
2024年,运营商在5G-A上肯定会有更多动作。基于5G的经验,相信他们这次可能会采用一个更稳健的推进策略,把握升级节奏。
5G-A的关键特性里面,“万兆下行,千兆上行”,适用于工业制造、远程医疗等少部分场景,属于尖刀技术。我个人觉得,相比这种高端场景,我更关注的是RedCap 的反向裁剪。
原因没有别的,越经济实惠的技术,有时候反而更容易成功。
RedCap的模组价格已经降到200元以内,未来可能到150甚至100元。它的功耗更低,价格更便宜,且具备5G的基本特性(切片、5G LAN等),会受到用户的欢迎。
5G-A的通信感知 和无源物联 ,也是我认为值得关注的方向。
通信感知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它在通信的基本能力基础上,新增了一个类似雷达探测的感知能力。主要针对的是无人机这样的低空飞行器。
无人机是未来很热门的一个方向,由无人机开启的低空经济,很有潜力。通信感知有助于政府部门对无人机进行有序管理,从而促进无人机业务的健康发展。
无源物联是加强版的NFC,成本极低,特别适合仓储物流方面的应用,也适合商超消费类行业。国内在这块的市场规模很大,一旦技术成熟,就会被大量采用。
6G除了5G-A之外,很多人还关心6G。前段时间,因为信通院召开了6G会议,所以也刷了一波热度。
不过,我个人认为,6G还是有些遥远,早期进行技术预研和储备是可以,但现在就去谈商业价值,还是早了一点。
我仍然坚持之前的观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代际升级的阶段已经结束,我们没有必要每隔数年,就新建一整套网络,几百万基站。
6G即使要发展,也是集中在无线空口。承载网和核心网,已经在走自己独特的演进路线。
换句话说,敏捷升级、灰度升级将取代瀑布升级、代际升级。根据需求来逐步替代,拒绝一刀切,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实现网络价值最大化。
6G的商用应该和5G-A一样,进行点商用,按需建设。在看不到明确需求的情况下,不应该进行全网升级。
光通信再看看传输技术。
前面提到,2023年光通信技术发展火爆,原因就是因为AI的带动。
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发展需求强烈。底层光技术肯定会加大研究力度,向1.6T等更高速率挺进。高速率对器件性能和功耗的要求很高,由此带来的SerDes、硅光、光芯片、DSP、CPO/NPO/LPO 技术升级,肯定会有更多成果出现。部分技术,可能会从试用走向全面商用,带动设备商及供应链利润增长。
在长距离光通信方面,相干光仍然是关注焦点。目前,基于东数西算等算力基础设施的带动,国内运营商已经开始进行400G 的规模化。围绕800G 的标准研究,也在加速。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分领域,是OSU。前不久,围绕OSU的fgOTN (细粒度OTN)3项核心标准在ITU-T会议上报批,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突破。在电网等很多专网场景,应该能看到小颗粒刚性硬管道OTN技术的更多应用。
光通信是有持续需求的领域,我看好这个领域的长期发展。
在网络上层,SDN、IPv6、SRv6 还在稳步发展。IP网络的升级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升级完成,就能够给应用层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底座。
宽带接入在固网接入侧,主要看下一代PON技术的升级,以及Wi-Fi 7的商用。
基于PON的光纤宽带业务,目前主要是1000M及以内。50G-PON 还在准备阶段,预计今年会有更多的试点。快的话,年底或明年会进入普及阶段。
小枣君前面说过,个人及家庭用户对光纤宽带的带宽不是非常敏感。带宽达到100M以上,体验差距明显减小,这是原因之一。
这几年,运营商和设备商一直在致力推动FTTR(光纤进房间)。我不太看好FTTR,它只针对大户型高端用户场景,市场体量并不是特别大。
相比FTTR,我觉得Wi-Fi技术的升级,对大部分用户来说更有价值。很多家庭使用的低端路由器,是目前影响用户体验的主要因素。
Wi-Fi 7 近期有多家厂商发布产品,正式进入了全面商用阶段。我不太推荐大家升级Wi-Fi 7,我也不看好Wi-Fi 7。没有6GHz频段,Wi-Fi 7不会带来明显提升。
降低Wi-Fi 6中高端路由器的价格,推出面向家庭用户的Wi-Fi优化服务,其实是改善C端用户体验的最有效手段。打造好用且丰富的机顶盒内容平台,也是吸引用户的途径之一。
说到6GHz频段 。国家将该频段用于移动通信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后续5G/5G-A/6G围绕6GHz的产业布局(基站产品)应该会有所动作,对移动通信是一个大利好。
在短距通信方面,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星闪 。
凭借国内强大的市场和产品链,还有星闪本身的技术领先优势,这个标准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卫星通信去年,卫星是放在6G的空天一体化里面说的。今年,需要单独拎出来,因为它太火了。2023年的通信亮点,说白了就两个,一个光通信,还有一个就是卫星通信。
国外低轨卫星和高通量卫星的高速发展,对国内产生了很多的刺激。虽然我们地面通信网络发达,对卫星通信的依赖度没有国外高。但卫星通信牵扯到频谱、空间轨道和国家安全,所以,不争是不行的。
国内民营航天企业和国外差距很大。所以,参加国际竞争的主要任务,还是国企承担。国内星网成立已多年过去,暂未看到大的动作。主要是卫通和中国电信动作较多。星网在2023年发射了实验星,等时机成熟,应该会尽快开启星链的布局。就像北斗和GPS一样,国内也一定会有自己的自主星链。
给常规手机赋予卫星通信能力,也是2023年的一个重要趋势。
基于卫星天线阵列、波束指向等技术的升级,传统手机在不做硬件改造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卫星进行通信。2024年,肯定会有更多的运营商跟进这个技术,提供相关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全球灾害频发,基于卫星和无人机的应急通信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已经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后续几年,围绕这块的投资,应该会有所加强。
AI最后一定要说说AI。
AI是目前全社会公认的技术趋势。它和以往的区块链、元宇宙完全不同。它更加靠谱,能够应用落地,而且和各个行业结合紧密。
拥抱AI,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通信行业也是如此。
目前,我们看到,AIGC大模型已经在改变手机领域。手机基本都开始植入大模型,帮助在聊天、会议等场景进行辅助,并推动多模态通信的发展。
这只是开始,未来,在核心网、承载网和接入网,都会有AIGC或其它AI应用的落地。在用户体验优化、网络优化、网络调度、故障运维等关键环节,AI的很多基础模型已经出现,并开始试点。(过几天,我还会专门撰文,介绍AI给核心网带来的深刻变革。)
通信网络的下一代革命,几乎可以肯定是AI智能革命。如果2024年通信行业会有颠覆性技术,我相信很有可能是AI带来的。
传统通信工程师,需要注意在AI方面及早介入,进行知识储备和更新。越早行动,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会越有利。
█ 最后的话
好了,以上就是小枣君对2024年通信行业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都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也欢迎拍砖。
2024年,通信行业的增长驱动主要还是来自AI产业和行业数字化。传统视频相关业务对流量的拉动,已经出现了趋于平缓的迹象。而AR/VR等被寄予厚望的流量应用,其实仍然没有明显的起色。
在技术层面,通信的天花板效应越来越明显。单位频率资源能承载的数据流量已达极限。如果基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和香农公式的体系能够被打破,信息和通信行业才会有真正的变革。
我们寄希望于量子通信、类脑计算、语义通信等领域,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当下,踏踏实实发展行业数字化,加大AI的研究和投入,是比较合适的策略。
希望新的一年,首先努力活着、健健康康,然后调整心态、开开心心,如果可以的话,多赚点钱,体面生活。
谢谢大家!祝大家好运!
相关问答
通信工程 主修课程 有哪些 ?-ZOL问答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高频电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接口与应用技术、程控交换技术、光通信...
光纤的 应用 领域 有哪些 ?我们平时所说的光纤就是光导纤维的简称,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光会反射的这个看似简单的原理来传送信息,早在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先发现了光具有反射并且一直传...
应用电子 技术的就业 方向 ?应用电子技术就业方向是发展重点集中于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其他的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
通信工程 专业的专业 方向有哪些 ? - 懂得通信工程专业根据现代通信发展的需要,设置四个专业方向:(1)通信网与交换;(2)光纤通信;(3)无线通信;(4)信息处理与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在全面学习通...
通信工程 专业毕业好找工作吗? 有哪些 对口的就业 方向 呢? 申请方和所有专业横向比较,通信的就业算中上水平,比计算机、金融等热门专业差,但好过大部分普通专业。就通信本身而言,其实是一种刚需。从原始社会到现代...
学 通信有 那些就业 方向 谢谢..._通信工程师_帮考网通信专业就业方向包括:运营商技术支持、网络优化、设备研发、系统集成、通信项目管理等。具体选择看个人兴趣和技能。通信专业就业方向包括:运营商...
未来通讯行业的 方向 是什么?做了这些年的通讯,生意每况愈下。目前我们的盈利除了本身卖的手机,还有运营商的酬金,配件这些。但这些已经支付不起高额的房租了。手机利润减低,网上冲击,需...
【光纤 通信有哪些 方式?优缺如何?】作业帮[最佳回答]目前光纤通信应用中典型的几种方式包括:1、WDM:波分复用技术-适合长距离、大容量信号的承载,包括CWDM、DWDM,用于通信网干线系统,目前中国电信已有4...
通信电子 与光电 方向 就业前景?1、通信电子与光电就业前景发展好。毕业生可在光学、光电子学、激光技术、光通信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产品研发、...
电子 与 通信工程 属于什么大类[回答]属于电子信息类、计算机大类。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涉及了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以及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